三三制查经法第十期学习

第三课《字斟句酌》

2020.3.18

 

 

好!弟兄姊妹平安。我们今天要进入三三制查经法技术的一关,它是释经学当中的核心,也是繁杂的、繁琐的释经学当中,我给它去粗取精,保留下的最核心的东西。如果你要按着神学院讲的一些释经法,释经学它是一门专门的课,要学习几年的,尤其是你要学先学希伯来文,再学希腊文。 《希腊文基础》一学期、《中级希腊文》一学期,《高级希腊文》一学期;希伯来文也是这样,至少两个学期,一个学年。在这个基础上你才能够学释经法,像威斯敏斯特大学还要学德文,还要学拉丁文等等;释经学实际上是伴随我们终生的,但是太繁琐的释经法基本上是这样:你学了希腊文就忘了希伯来文,你找回希伯来文就忘了希腊文。我有一些朋友,一些牧者,他们都是神学院毕业的,有的甚至是专门选修希伯来文和希腊文,但是过后他就说都还给老师了。有的时候就很难再记起了,因为它是很繁琐的,这两套文字都相当繁琐。

面对这样的一个场景,这种情形我们怎么办呢?我们需要:去繁就简,删繁就简。三三制查经法就是专门给大家有这样的一个提纲挈领,这个提纲挈领是不是损失了本质?没有损失本质,它把最核心的保留下来了。核心保留到什么程度?保留到60~70%,也就是你学这个东西,你基本上释经当中的精髓、最核心的东西,70%60%左右你就拿到了;你说我想拿到100%,这很难的,因为你要进入它的文化,它的语言文字当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单希腊文的话,它就有古典希腊文,还有圣经时代的希腊文,还有当今的希腊文,就跟汉语一样,汉语有古汉语,像《尚书》、像甲骨文的那些东西,和孔子时代、老子时代用的又不同,老子时代用的文,我们叫文言文。甚至像唐诗宋词,我们现在读起来都不是这么容易的。我们现在的现代文实际上大体上分为三代,甲骨文一代,然后古文一代,然后接下来是我们现在的汉语; 在希腊文也是这样, 公元前600年以前,甚至再早的时候,那个时候都叫古希腊文,然后到公元前300年,到主后300年这一块就是《圣经》成为正典的时代的希腊文,同时还有当今的希腊文。 所以这样来讲,整个的希腊文来讲,它不是这么容易的,再加上当时的那些文化,你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能够保持在70%左右,能够拿到它的精髓就可以了,我们就把最核心的原则拿到就可以了,至于里边更细腻的东西,那是什么呢?那是一辈子的功夫。

我们给大家一个交代,我们以往前9期的培训在文法方面,我们会把字义这方面放在一讲,但是内容相当多,所以第10期我们做了一个改革。首先我们是把奇反互鉴,我们把也加进去了,叫做一举三得,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一个迭代,那么这一次第10期我们把最难的部分,也就是字义的分辨方面,我们分为两讲,一分为二。一方面是放在名词方面,一方面放在动词方面。由于希腊文当中,很多语言当中最关键的,你要关心两种实词,一个就是实词当中的名词,一个是实词当中的动词。 什么叫实词?就是概念性的、动作性的、形容词性的,这叫实词。实词当中最核心的是名词,一些新的概念,还有动词,一些最基本的动作和描述;冠词、形容词都属于名词,名词就好像一个大家长,它来了以后,其他的词都以它串起来,它是纲,其它的词围绕它,形容词是定义名词的,它的一些变化也是随着名词走的,而动词又有另外一番特殊的情况。所以我们就把一讲专门讲名词,一讲专门讲动词。当希腊文掌握了这两个方面的话,你就掌握了语言当中最核心的一些东西了,这是给大家一个交代。

尽管如此,今天的这一讲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希望大家认真地听,因为它是有一些技巧的,有一些技法的,这是第一个,需要你稍微记一下。第二个来讲你得学会使用精读圣经,如果大家还没有下载,还没有做的话,那是你提前的预习功课没有看,也没有注意各自的园地这些方面发的一些通知。你只有下载了这个东西,然后你才使用这个软件,你就可以进入到圣经当中非常丰富的内涵,直接查它的原文。很难吗?不难,因为它已经翻译汉化了,翻译成中文了,你就需要学会这个方法就可以了,所以并不难。

三三导图

好,我们今天就进入传统释经学当中最核心的、最骨干的一个部分。如果这一关突破了,今天这关和下次这一关突破的话,基本上,下面叫做轻舟已过万重山,就没有太大的难处了,你就越学越有意思,越学越轻省了。接下来我就进入这一讲。我们这一讲按照三三导图还记得吗?我们分三个方面,叫针对,绝对,比对。针对包括三把钥匙,可以说是三个方面,每个方面三把钥匙。打开针对这把锁,叫:奇、反、辨三把钥匙,而且一起开。一起开你就打开了;绝对方面:真、父、主,一个锁三把钥匙一起开,这个锁是个连环锁,你得需要三把钥匙同心,插到锁眼里边就一起开,是这样的;有的保险柜是这样,两把钥匙不同的人拿着,然后一起开。比对也是三把钥匙,叫:己、境、髓,你要一起开,比对才完全,比对才能彻底打开。我们上一讲谈的是奇、反、真,它跨越了两把锁,它带出的有三把钥匙,一个是奇、反,是属于针对的两把钥匙,一个是真,是绝对的第一把钥匙。我们今天将重点谈这个,这把钥匙非常关键,而且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就进入这个分辨。

水生动物命名

现在我给大家看几幅图,这是一些海里的动物。我们知道神创造这个世界给我们分了三个空间,形成三个生态系统,一个是水域——海里边的,河里边的,江河湖海里边的。一个是空域,天上的。一个是陆域,就是我们生活在陆地的。当我们生活在陆地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伊甸园里边或者现在的非洲大草原里边,或者我们生活在东北的林海雪原里边,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陆生的生物。这样我们就有一种感官,直接的见过,甚至像我们的家禽家畜,我们直接的摸过,直接的见过等等。你到美国的话,你见到的梅花鹿,可以说到处都是梅花鹿。现在在我家附近的到处都是那种野猪,这些我们都见过的。明白吧?

但是你说水里的东西,一般情况下我们就很难见了,如果不是到特殊的动物园,你是很难见那些东西的,所以只能是一些特殊的海员也好,或者是水生动物方面的专家,他才了解。所以当他介绍水里边这些活物的时候,他就需要有一个翻译。比如说这样的一个大家伙啊,一个庞然大物在水里,我要介绍给我的同胞,我的同侪,我的这个人类的朋友的话,那怎么办呢?怎么介绍呢?因为他没有见过,我要给他用概念描写,我说它的皮肤,它的头,它的鼻子,应该像什么?怎么怎么样?那太麻烦了,那是概念套概念,这非常难。我们就根据它的一个憨态,它的一个状态,比较传神地抓住一点,是它最有特色的一点。然后跟陆地上的一种动物做一个类比。我讲一个类比就像搭了一个桥一样,一下子就关联上了。

水生动物的专家,他想来想去,他觉得这个憨态,你看这个样子像什么呢?有点像牛,你看这两个鼻子,大脑壳,还有嘴部和鼻子部突出的样子,所以他就管它叫“海牛”。别人一听,“海牛”,大概是差不多有个样子。到动物园以后,都说这就是海牛,大家就可以连起来。即使没有到,你说有没有,海里有个东西,长得有点像牛,叫“海牛”,我们大体上也能沟通了,也能理解了。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缘故,所以海里的生物被海洋动物学家引荐到我们的陆地的这些人类当中,他可能没有下过海,完全没有见过这种生物。

比如说这个东西,它两个牙是它的特点,所以我们知道陆地上哪个动物也有两个牙,所以我们管它叫什么呢?海象。他把象跟这样的一个水生动物连接在一起了,我们就知道了。接下来,这个你看怎么样?那个胡须,那个样子,那个头,额头,圆圆的,挺可爱的,是什么样的?我们叫“海狮”,你看它的毛。这个呢?小一点比那海狮小一点,我们叫“海豹”。这个就比较麻烦了,这个很小,体积很小,但是叫它什么呢?陆生没有这样东西,还带一个长尾巴,但是你会发现它的这个嘴,它的这个喙,它的这个头眼睛有点像什么,还有这个脖子这个弯曲的样子很像马,我们叫它“海马”。实际上海马从体积来讲,完全不相配,他只是抓住了颈和头部和嘴部这块特点,所以我们叫它“海马”。

原来如此

我们用这样的一个系列告诉大家,就是在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里面,一个特殊的领域,特殊的畛域,它的存在我们可能是完全没有见过的,甚至是我们有生之年用肉眼很难见到,根本见不到的。比如说太阳系里的一些东西,宇宙当中一些东西,微观世界的一些东西,还有红外线以外的一些东西,我们用肉眼见不到的;所以我们把宏观、微观、离我们很远的一些东西,我们总是要怎么样呢?要给它做一个类比,一类比的话,我们大体上就有概念了。这就形成了《圣经》当中语言的最基本的一个原则,一个规律,我们叫做“圣俗须辨”,“圣”就是《圣经》所谈的一些事,所刻画的一些属灵的概念,属灵的一个实体,属灵的一种实际,属灵境界当中一种存在。比如说天使,比如说神,比如说神的性情,还有天使当中的一些过程,还有属灵当中的一些征战,属灵带出的一些特殊的果效、结果,比如说犯罪、魔鬼、还有这种各方面的属灵征战等。

这些东西实际上都跟我们地上的这些过程是不同的,比如说属灵征战,真的像关羽战秦琼?拿着大刀或者是拿着机关枪,或者拿着原子弹?不是这样,属灵征战完全是灵界的一种征战,跟我们现在地上的有形有体的征战它是不同的。有点像思想的征战,有点像这个,它是一种信息的,一种思想的,一种灵的东西。但是我们要解释这种冲突,就得用人间可以理解的一种争竞,一种征战,一种打仗这样的概念,我们来理解。这样来讲,《圣经》所谈的很多的事情,实际上都是我们有生之年在地上的这些岁月当中,我们无法见到的,无法体验到的。

那怎么办呢?因为我们犯了罪,我们的灵眼已经没了,我们的灵觉已经没了,完完全全地丧失了,泯灭掉了,所以我们理解灵性的东西是很难的,还记得亚当、夏娃吃了禁果以后,灵界存在的一下都没了,肉眼就亮了,灵眼就没了。这就是我们说断电的那种效果。当我们进入这样的一种用肉眼看的,三维度的,可见光下的,短暂的、片刻的、照片性的一针一针的环境当中,实际上我们可见的是非常非常可怜的一部分。比如说人的心理,灵性的东西,过去的东西,未来的东西,超时空的东西我们都看不到了,我们都感觉不到了。在这种情况下,神要启示灵界的东西,人内心真正的东西,未来的东西,这些都是天国的东西和新天新地的东西,还有开始那种伊甸园和神创造的时候的那些东西就没有办法解释,我们无法体验,所以神只能用“类比”。

我们总结叫“灵界实际,示以类比”,所以神要启示的时候,只能用类比的方法。然后“明喻暗喻”,类比主要是两种,一种叫做明喻,一种叫做暗喻,“似中有异”,就像海马一样,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它本质上不同。我们叫相似当中怎么样呢?是有不同的,叫似是而非,它本质上不同的。海马和真正陆地的马相同吗?海象虽然有两只牙,真正跟陆地的大象一样吗?不一样。属灵的征战和我们地上的、人间的那种争斗或者是战争一样吗?不一样,但是有没有相似性?有相似性。所以神就借着相似性类比,启示给我们。我们读《圣经》的时候千万不要机械的理解,如果机械地理解,你就变得非常滑稽了,比如【太16:24】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如果是这样的,我整天弄一个木头背个十字架上学去,我就不背书包了,或者背着书包,左边背书包,右边背十字架,你那就叫机械的理解了;十字架本身它有属灵的含义的,只不过神用了这样的一个类比。

明喻vs暗喻

我们举两个例子,什么叫做明喻?什么叫做暗喻?一般明喻它都有一个明喻的记号,这个记号就是像这节经文告诉我们,【太13:31】他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这个“好像”就是明喻的一个特点。我们说有时是说“好像”,我们说“仿佛”,我们说“宛若”,我们说“像”等等,只要有这些词的时候,天国好像芥菜籽,它就把天国和芥菜籽的某种特定含义就连在一起了,它们中间总有一种相似点,天国的增长和芥菜种的生长有它相似性,所以这个比喻就把相似性连在一起,关联在一起,类比在一起。

我们再看另外一节经文, 【路3:38  以挪士是赛特的儿子;赛特是亚当的儿子;亚当是神的儿子。你看它都用“儿子”,“亚当是神的儿子”,这里的“儿子”是不是我们正常理解的,就是一男一女结婚生了孩子,就是这种儿子是这样的儿子吗?不是这样的,如果这样的话,亚当是神的儿子,我们说有天父一定得有个天母,不是这个过程。 但是亚当和神之间确确实实有子和父之间的那种相似性,就像我们人承传,我们自己的儿子一样,这样就相似,因为什么呢?因为人是按照神的形象样式造的,亚当和神之间有亲密的关系。

同时亚当继承的是神给他一个非常大的恩典的产业,又像父子之间的财产的承传,就有非常大的相关性,所以它就用“儿子”这个词类比亚当和神的关系,明白吧?所以这个是另外一种比喻,这个比喻没有“像”,没有说亚当仿佛是神的儿子,它不是这样的,“亚当是神的儿子”,它用“是”,当我们说有“是”就是一个符号,“好像”是明喻,“是”是暗喻,暗喻的意思给我们看到的好像更加地划等号,直接亚当就等于神的儿子。但是你不要这么理解,暗喻当中你不要这么理解。实际上它也是一种类比,也是一种比喻。明白这个道理非常关键。

梁祝vs罗朱

接下来我们再给大家讲很重要的一个故事,话说1972年尼克松访华,打开中美建交大门。他在访华时中国招待他,当时还是周恩来总理招待他,给他看了一出剧,叫什么呢?《梁山伯与祝英台》。唱的腔调各方面,当然我们都觉得非常凄婉,非常美好,可以说人间绝唱。但是对老美来讲他是不知道,完全不懂中文,完全没有中国东方文化的底子,所以他听起来的话当然是抓耳挠腮了。 这个时候要翻译解释起来就很难的,有一对中国年轻人他们恋爱中的,父母怎么样...,解释起来全是概念,把一个很生动的故事用概念连在一起干巴巴的。

周恩来灵机一动,他解释,他说这个故事就是你们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尼克松马上就会心地笑了,你要提《罗密欧与朱丽叶》我就知道了,原来也是你们东方的一个非常凄婉的,而且带有悲剧色彩的故事,但是非常感人这种爱情故事。所以这样就是类比,这就是跨越文化领域。文化的不同生态,一个是东方文化生态,一个是西方文化生态,没法关联的。 故事情节内部有一个相似点,要想给它搭桥,就得精通两种文化的人,然后他把这样的一种内在的相似性启示出来,关联出来,这叫做类比。

过犹不及

类比可以使人一下子能明白本质的东西,一些本质当中的相似性的东西。所以我们总结:“过犹不及”的意思是“知其差异,勿做同一,会其相似,不搞神秘”。我们知道似是而非了,我们就不要把亚当看成是真正就像人间父母生子的儿子的概念。 所以“亚当是神的儿子”不要那样理解,这个“儿子”与以挪士和赛特的儿子是不同的。接下来,“会其相似,不搞神秘”。“会其相似”,我们领会了其中有特殊的相似的一点,而且在本质上隐含着某种相似的一点,甚至是神似的一点;我们不搞神秘,什么叫神秘呢?神秘就是在宗教领域、文化领域、跨文化领域,尤其是《圣经》,还有一些信仰方面的东西,宗教方面的东西,就认为所有的概念都不可理解,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就是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果是这样的话,写这五千言的《道德经》也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什么呢?你所说出来的东西就不可道,那人家还怎么信,你道还道什么?道不是等于废话吗?

《圣经》里面有一派,就是把《圣经》灵意解经,总是要搞出一些灵意的东西,完完全全不着边际,完全是一种神秘性的体验,那就不行了。当时在中东、在印度、在当时的巴勒斯坦都有这种情况,尤其是在当时的希腊有个诺斯底主义,它就是把很多的宗教方面的东西神秘化,影响到当时的基督徒在读《圣经》的时候,就专门有一种完全是无限的升高,叫做灵意解经,灵意解经就把所有圣经解的概念都不同于我们现在的概念,那样就否定了它的相似性,只承认它的这种所谓的差异性,把差异性完完全全绝对化,把相似性完全否定,所以这就叫“神秘主义”。完完全全不可传,不可理解,不可会意,很像中国的禅宗一样,禅宗谈什么东西不可谈、不可言,只有去参禅,你参话头去,是这样的情况。

我们又要谈到一个叫“非中有似。“非中有似”就是本质上不同,但是它一定在某个方面或者是某个程度有它的相似性,这叫“过犹不及”。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圣经话语当中的叫做似是而非,同时又要看到似非而是。有似,就是似非当中有它的相似性,有的相似性还特别传神,比如说天国的增长就像芥菜种的发芽萌芽增长一样,所以这就把天国增长的过程和芥菜种的生长过程类比起来,它是一种神似。

14:27

好,我们这是辨的一个序论,我们总结一下,这是什么呢?我们用这节经文告诉大家,约翰福音告诉我们,神说,耶稣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然后接下来马上就说,我将我的平安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你看到耶稣说我把平安留给你们,那就是什么人可以理解的平安,因为人在地上有的时候会得享平安。比如说孩子在父母的怀抱当中,一个游子最后真正的娶妻、生子,安身立命、安家、立业,他就有一生平安,然后朋友到了江湖,一些人到了江湖,遇上了很多的好朋友,最后他有平安,一个人真正的非常的困苦,最后积累了一笔财富,最后在财富我们得享平安,所以我们说平安对人类来讲,犯罪的人来讲,他还是有体验的。

所以当耶稣说我把平安留给你们的时候,人很自然的会用自己的体验,这是一种路径依赖,我们有平安,我们自然想,你把平安——你是给我一笔钱,还是我在家里享受平安,还是怎么样的?耶稣马上就跟了一句话,他说不,你们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说我将我的平安给你们,不是世界的平安,然后接下来怕大家还不懂,然后接下来又继续解释,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不要胆怯。这是告诉你们,你们不要误会,这是似是而非,同时又似非有似,为什么有似?因为“平安”在希腊文当中是关系的意思,一种关系的连接。当耶稣说我把平安给你的时候,那么人呢,无论是体验性的还是抽象性的,都觉得OK,你给我一笔财富,我跟财富连接,你给我的亲情,我跟亲情连接,给我一个家园,我跟家园连接等等,耶稣说不是这样的,我把我的平安赐给你,实际上是跟永恒的子和父,三位一体的神连接;实际上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这在以后的《新约》解经当中,就是人神和好,以马内利。当我们人神和好,活在基督里边了,我们会有一种特殊的联系,特殊关系的重构,重新的恢复,而这样的平安就是这种关系,而这个关系跟我们人间的关系不同,你看到吗?祂赐给我们平安也有关系的内涵,只不过这个关系的对象变了,这就是它有相似的地方,同时又有本质的不同的地方。那么借着这节圣经就告诉我们,“似是而非”,这个“平安跟一般的平安不同,同时“非”中又有相似的地方,都是一种关系的建立,只不过这个关系不是人际关系,也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与神的关系,明白这个道理。

沟通铁三角

好,我们最后总结一下, “沟通铁三角”在现在的语言学,现在的传媒学,现在的一些语言方面的现象学,这种哲学都从根本方面去入手,这叫做“实”,“实”就是“reality”,就是一种实际的东西,无论是灵界的或者现实界的或者人心理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实在存在的一个东西。那么,我要把它说明了,我研究它,我去观察它,我去体验它,我把它这个弄清楚了,我自己有体验了,我要把它说清楚,我用概念、用文字,我要把它解释清楚,这叫做“说”,语言启示、表达。然后你“识”,你接受了我的介绍,比如说海牛,我见到了海牛长得什么样,你没有见到,那我就要把海牛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性情的,我用各方面告诉你,那么你自己理解呢,这就是你的“识”,你对海牛没有直接接触,你所留下的认知,你所得到的一种理解,这是间接的了。这个“示”呢,启示的人跟实物可能有一些接触,然后他把这个东西传递给没有接触的人,这个人就透过知识、透过间接的东西,他了解这个实体,最后形成一个闭环,然后他这个“识”跟这个实体,可能差距就比较大了。

你看体我用红色来概括,然后到了启“示”的时候就用绛色了,这样子可能就会有一些偏差,有很多的东西就没法启示清楚,因为存在总是具体的,我们启示总是用抽象的概念;当你理解了以后可能又有偏差,你看就变成更淡了,一个灰黄色的一种东西了,土色的一种东西了,所以跟真正实际的“实”有一些区别了。在汉字当中你会发现汉字的祖先, 就是仓颉造字,他一定是一个高度智慧的人,或者是一个专家的班子来做的。你看,“实”、“示”、“识”发音都一样,发音都相似;就是我要把实际存在的启示出来,给你一个真知识,你领受的知识以后,你就对实际有一个认识、有一个知识,而这个知识和实际怎么样呢,有区别、有差距。所以你要什么呢,你要去实践,你要进入到实践直接接触,然后再形成一环,这就叫做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以前毛泽东的实践论,实际上谈的也是这么一个闭环,一段一段、一点一点,这样你就更加接近于这个实际了。这就是现在沟通理论当中的三个很重要的基点,一个是实际的存在,一个是我要启示它的表达,然后你要了解它,用英文来讲,实际上就是实体,“fact or reality”。启示呢?就叫做 “coding”,我把它变成一种词汇,“coding”。“识”叫做“decoding”,就是把它解开,把它理解掉,就像密码一样,我看到一个东西,我要用密码、电报的方式,我给它叫“coding”,然后那边叫做“decipher”或者“decoding”,把它怎么样呢,再解释出来,叫做译码,译码以后把这个东西告诉对方,这就叫做“实”、“示”、“识”,大家记住这个三角,这是一个对人生有重要意义的一个东西。

你还记得吗?有一个游戏,当有一个人把某个东西看完以后,他用语言告诉第二个人,然后像击鼓传花一样传,传到最后可能十个人,也可能二十个人或一百个人,拉得越长,最后到了第一百个人的时候,面目全非,完完全全是就误解了。主要是你用概念去传播的时候或者是你用什么东西描绘一个比较抽象的东西的话,最后面目全非。

分辨三要

好,我们总结一下,我们谈“分辨”就是所谓的“针对”当中的第三把钥匙,这是“针对”当中的“奇”、“反”、“辨”三把钥匙当中的“辨”,是最重要的一把钥匙。我们说这把钥匙比较复杂,它有三个齿,这三个齿都得对齐了,捅进去才有效,要不然这把钥匙还不能够奏效,这三个齿就叫做字义、语境、范式,我们会一一的给大家讲。我们今天主要关注的是字义,为什么要关注字义呢?当我们了解到字义的时候,我们才知道文字它原来指的是什么东西,跨语言来讲的话,和合本《圣经》在一百多年前翻译,实际上有很多翻译就不够准确;即使准确,因为语言在翻译过程当中它有不对称性。

《圣经》启示的希伯来文、希腊文当中一个词它有很多的意思。比如说【箴29:18】没有异象(或作“默示”),民就放肆,惟遵守律法的,便为有福。这个放肆本身就有三个很重要的意思,一个就是放任自由,一个是自我领导,一个就是毁灭、死亡;放肆这个词在希伯来文有三个基本的意思,我们翻译过来只能抓住它一个意思,要不就翻译的太长了;我们说你就放肆,只是把他那种自由、解放之类的东西给翻译过来了;但是英文当中又抓住它另一个意思,抓哪个意思呢?抓的是死亡。King James是最权威的译本,它说人无异象怎么样?没有异象,人就灭亡,是这个意思。你要读起来的话,你说这怎么差这么大,一个叫放肆,一个叫死亡。其实都是从希伯来文那个词来的,那个词当中它是有三个意思,一个叫做死亡,一个叫做放肆,就是自由的,一个是自我领导,这样的情况。

所以我们说字义的时候,你要知道字义当中的原指,有的时候语言还有漂移的东西或者是演进的东西,它意义已经变了,你必须要抓住那个时候它的造字功能,就好像我们学汉字的时候,我们拆解开来,造字的时候那个东西对我们理解起来非常有启发性,这叫原指。就是原来《圣经》启示的时候,它指的是什么,另外这个词造字的时候,它是什么意思,对我们理解《圣经》和教义非常关键。当我们把这个意思弄清楚,整个《圣经》以经解经以后,发现原来都跟原点的意思有关系,就可以形成更深的教义,对你理解《圣经》更深一步。 为什么语境要当晓”呢?是特指。原指的一种东西在特殊的语境当中,它有特指的东西,它不是一般的东西,原指是谁用这个词都用它的意思,但是特指的时候它就有特殊的含义。范式当较”就是当我们跟人间类似的一种用词用法比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神启示这个东西有特质,特殊的本质。

“原指”把它恢复到原来的基本意思,“特指”让我们恢复到处境化的特殊的含义,“特质”让我们知道神的话语当中有它的神性的东西、特殊本质的东西,跟人类相似的一种模式,一种场合,一种情景,一种概念,有它不同的东西,这叫做“特质”。由此因为有“原指”就不再误解,不再误解这个概念了;第二有“特指”我们不再泛解;因为有“特质”我们不再俗解。比如《圣经》所说的相爱和儒家“仁者爱人”的“爱”是不一样的,这叫特质;人本主义的相爱和神本主义的相爱本质上是不同的,这叫范式,当比较出这种不同的爱、不同的义、不同的仁、不同的信、不同的智慧,才能明白《圣经》启示的超越性、独特性。 范式当较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它是护教学的根本,没有范式的比较,就不懂护教学,就进入了文化的混合主义,就是把《圣经》启示的“爱”,孔子说的“仁”,以及佛教所说的慈悲就混同在一起了,这叫信仰当中的混合主义,我们不要搞这些东西,我们先要明白它的特殊性,再要找到相似性。相似性是个桥,跨文化我们可以传,“特质”是本质,不至于传来传去把自己本质给传丢了,搞混合主义。

总括起来,要达到“所指”,就是神启示的话尽可能地逼近神原来所指的心意。神的心意了解到了,所指的东西了解到了,这叫合神心意,这叫心领神会;只有心领神会、合神心意了,你才能讨神喜悦,才能与神同行。整个分辨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所指”,神所指的属灵的真相,属灵的事实到底是指什么,把握住这个就是分辨的最终目的。

vs

现在我们进入了字义的分辨。首先举一个小例子,这个字是什么呢?这个字象征着上面好像是一个人,甩开大步子、昂首阔步、昂首挺胸这样的一种感觉;底下这个符号是脚趾的意思,以大拇指为核心的脚的意思。底下强调一个脚,上边一个大步流星地在走,好像是一个人甩开双臂大步流星这样走,这个字就是甲骨文当中的“走”字,与现在“走”字相比,甲骨文更加传神。跟现在“走”的意思是一样吗?首先仔细比较这两个字的字形,会发现可能有些矛盾,原来查古文字典的话,会发现确实是有问题的,因为现在理解的“走”是什么呢?是慢走,安步当车地走。可是这个“走”好像是一种奋进的意思,一种快走的意思,跑的意思,知道吧?原来这个“走”其实在古汉语当中就是“跑”的意思,在看到战国以前的汉语或者是古文“走”的时候,一定要当“跑”理解。如果要当“走”理解,你就错了。

所以《圣经》也是这样,它据现在3500年到2000年的启示,有有一些文字也变了,字义也衍变了。我们读原文的时候,找到字根以及当时的意思,透过字根看到整个《圣经》启示当中的一些意思,有助于我们形成教义,理解得更加地深刻,更加到位。 透过汉字这种字意的变迁就知道如何去发掘。字义原文的意思是很重要的、传神的。神用这个字启示,其实跟字根的一个意思是有神似的,是有非常奇特的契合和相关的。我们不了解这个东西就很难,当学汉字的时候,把汉字的来龙去脉解开以后,孩子突然间就觉得学汉字很有意思,非常容易记,就是这个意思。

3:23

接下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罗马书》最关键的一节,这里就涉及到圣则心理学基础了,借这一例子,既解释教义,也解释心理学。这是伟大的一节经文,【罗3:23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这一节大家耳熟能详。这里涉及到基督教最核心的两个概念,一个是“罪”,一个是“荣耀”。我们犯了罪,在原罪里又是罪人,最终的目标是荣耀神,享受神的荣耀。荣耀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概念,非常机要的概念,但是这两个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追本溯源,查到这两个字,“罪”很抽象,“荣耀”很抽象;希腊化以后把一些非常朴素的东西给哲学化、抽象化了;现在回到字的原意,尤其犹太人特别喜欢把一些抽象的东西变成很具体的东西。

耶稣基督常常谈一些天国的事,用一些最粗浅的一种类比,最生动的一些例子。人类犯罪以后实际上喜悦的是什么呢?是形象,我们不喜欢抽象。希腊文化的特点是把最朴素、最真实的东西抽象化、哲学化,所以我们现在要还其本源;罪的本源是什么呢?字根是什么意思?原来是“脱落之残”,我们用诗性的语言,就好像叶子脱离了树木,一只雁离开了群,一个身体的有机部分离开了身体,部分脱离了整体,叫作“脱落之残”。我们罪人就是残片、残缺的这部分,脱落象征着什么呢?跟一个母体、主体、本体、源泉脱落了,罪的本意就是部分离开整体。

荣耀的本源,字根的意思是什么?在希腊文当中,荣耀这个词本来是“思想寓含”,本来是非常宏伟、非常灿烂,应该是一个阳性名词。外国文字,尤其是希腊字母文字当中,名词当中有“性的这种分法,就有阴性、阳性和中性,“荣耀”应该是阳性的,但是却是阴性的,阴性的意思是隐含的、看不见的这个东西,为什么呢?因为这跟它的字根有关系,字根是思想,但是又确实存在,就认为是阴性。把那些外张的阳性的东西叫“阳性”,中文也有这种哲学概念,叫做阴、阳。实际上人类大体上都有这样的一个概念。荣耀的本质实际上是思想。

当我们说“荣耀之神”的意思是什么呢?意思就是神里面太丰富了、太深了,就好像我们看到一个以前的陈景润,我上次谈了冯小刚,一个是数学家,一个是艺术家等等,他们其貌不扬,但他们里边太丰富了。神是不可见的,是个灵,我们是看不见的,神是确实存在的,而且神是无限丰富的,丰富在哪儿呢?丰富在祂的思想,丰富在祂的整个的智慧、祂的意志、祂的心意、祂的见识等等,在这些方面是无限丰富的。这样我们才能明白,原来我们说荣耀的神,是因为祂里面太丰富了,智慧、思想,流动的东西太丰富了,所以我们一明白思想了,我们才知道荣耀开始落地了。荣耀太抽象了,什么叫荣耀?原来荣耀的神就还有无限的智慧、无限的思想;这样的神,祂创造宇宙,祂设计万有,这样跟思想就非常相关。那么给我们开脑洞,我们就是大惊失色,原来罪很抽象,人犯了罪,原罪的文化。西方是罪的文化,东方是乐的文化,孔子说什么?“三人行必有吾师”,“学而实习之,不易乐乎”等等,都是很积极的,很好像是怡然自得,怡然自乐的这种东西。为什么西方罪的意思总是这么沉重?是因为《圣经》告诉我们,罪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失丧、就是脱落,就是游子,就是衰惨,就是离开本体。西方深受基督教影响的时候,它才带有一种真正的人的一种自卑、一种谦卑、一种失落感,所以在神面前总是寻求神,总是好像需要忏悔,需要回到神身边,需要神的怜悯,需要神的恩典等等,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个罪的本质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就明白了。

恍然大悟

我们接下来就带出圣则心理学基础的一些东西了。 因为对罪我们了解了,那么我们就知道“多愁少安”。“人神隔断”,“多愁少安”,为什么?现在的人意识的底色是比较愁苦的,而且是缺少安稳、缺少平安、缺少安宁的。为什么多愁少安呢?是因为人神隔断,就好像风筝断了线,你看这风筝如果线不断,你在人的手里线不断,风筝总是稳定的,在天上非常安详地在那儿飘着。 一旦绳子给卡断了,风筝摇摇欲坠,飘来飘去,就像一个孤雁,一个天地沙鸥,就像一片残叶飘飘荡荡掉下来,就像一个残花掉下来,就像林黛玉的葬花吟似的,就像秋风扫树叶一样,这样就掉下来了,所以人是多愁少安的。人看了秋天,看了落叶就进一步把集体潜意识调动起来,所以我们看到秋的时候,“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为什么杜甫这个伟大的诗人内心非常地丰富,但看到秋天,愁就这么多呢?原来愁是人的集体潜意识。所以说“人神隔断”,这是罪的原因。

接下来“自主自义,心余力短”,我们再看如果隔断了、亏缺了神的荣耀,这个神的荣耀用的是一个名词的所有格,以后我们要讲;亏缺了神也就是说他跟神的荣耀的源泉断了,也就是水断了源泉,断了源泉它就变得腐朽了、腐烂了,我们叫做流水不腐;一个荷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没有活水了,就不会再清澈了,慢慢就变成了一潭死水,它就腐臭了。我们人离开了神的荣耀的、思想的源泉、创意的源泉、质的源泉,我们的思想就变得很有限了;无论人怎么好学、怎么挣扎,实际上都只是残缺不全的一种东西,自我的一种娱乐而已,他没有真正的活水泉源。就像一潭水,实际上它是翻不起多大浪的。

“心余力短”是什么意思呢?这里边就告诉我们一个圣则心理学的很重要的一些东西,就是说人是多愁善感的,人是愁苦多于喜乐的,人是很少有真正的安宁的,人是缺少安全感的。一个人说我很了不起,我这不缺少安全感,那是一种自欺欺人,有的时候会成为一种病;好像自己不得了,但实际上人在寻求自我安慰的时候,他最后达到了一种自我的麻痹。有些人确实可以,有些人可以做老大,我支撑着你,我拖着你,我罩着你们等等,但实际上真正有更大的灾难来临之前,所谓的罩着别人得老大,他本身心就慌了,只不过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半斤八两而已,是这样。

“自主自义”的是什么意思?就是你跟神的荣耀已经断了,然后你还非得说你要“为万世开太平,要为生民立命,要为天地立心,要为往圣继绝学”,你还要搞这些东西,怎么样呢?一个真正明白人的本质、人性、人的真正内在心理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圣经》启示当中,我们说这种人要么就是自大,要么就是狂徒,要么就是神经病,要么就是自我标榜的一些伪君子等等。因为有这样一个原因,凡是搞自我崇拜的,凡是搞人本主义的一些东西的,实际上我们都报之以微笑,我们不叫嗤之以鼻,嗤之以鼻你就比他还骄傲了,我们抱着会意的微笑,哪有什么真正英雄,人再怎么英雄,也是短暂,人生不就这几十年了,你还能是什么英雄?要英雄到哪儿去呢?所以英雄气短,我们是深深地知道。所以我们引用了曹操那句话,那才是真实的写照;我们也引用了张载那句话,实际上是人的一种自大、一种没边的东西,我们会心的一笑而已。

基督徒有一些很无与伦比、很有些天赋的人,最后达到一种骄傲、狂妄、自义的时候,我们也报之以微笑,你说,你不要这样,其实你的生命是神给的,气质是神给的,你现在的恩赐是神给的,先天、后天的恩膏都是神给的,你说,没什么了不起,你最好还是谦卑下来等等。我们心里都知道,明白吧!当我们自己有的时候觉得自己不得了的时候,你就用神的道理自我警醒,你自己就怎么样呢?就落地了,你就脚踏实地了,你就夹着尾巴做人,你就怎么样呢?你就知道自己排行老几了,吃几碗干饭了,你就有自知之明了。 圣则心理学的这些原则,我们今天不做个别的心理辅导,凡是你们身边有那种英雄气概的情况,你就会心地一笑。凡是有一些人、牧者好像是学了一些神学,不得了的,你会心地一笑,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已经亏缺了神,原文的意思就是我们已经跟神的荣耀断绝了,这个水已经断了,我们现在剩下的水靠着流淌、靠着渗透、靠着蒸发,待不了多久,也就是几十年,就像摩西说的,真正的寿命长一点的有个七八十岁等等,然后真正的就是随风而逝,转眼成空,是这样的一个情况,这是摩西写的诗篇》第90篇。

《传道书》说,我们一切都是虚空。这是对人性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理解,罪玷污了神性,罪在玷污了人性当中的神性以后,人应该有的一个自知之明,给我们很大的警醒。我们用这幅画,你看这幅画美不美?美因为它是从神的形象、样式的一种出来,是神的创造,有神的形象的残留。但它怎么样呢?它不能再夸耀自己了,因为很短暂,它再怎么美,还是那句话,叫落花成泥碾成尘”。所以我们要明白真相,要不然你就太狂妄了。

字义当知

我们总结一下字义当知时过境迁字义演变形变意转,然后需要分辨。所以字义为什么需要分辨?首先是时过境迁,字义演变,字义有些漂移,有些改变了,所以我们要理解这个字义的本质,就像、就像荣耀都很抽象了,但是它的本质其实我们要找出来,然后形变义转什么意思呢?就是字形,就是希腊文它的名词,它的形容词各方面它有很多字的变形,一变形意思就不同。

今天稍微谈一点,以后查经的时候会经常说,不做我们今天的重点。我只是告诉大家,希腊文的名词比较讲究,它首先有,性别的,它分为三性,一个叫阴性,一个叫阳性,一个叫中性。阳性,就是比较外显的,阴性的比较内敛的、内涵的,中性就是模棱两可的。一般人都是从这个角度去定义一个概念的阴性、阳性和中性。第二个它有的就是我们人格的;它还有格变,格变一般是有几种格?一般有四种格,它其实还有别的格,我们都不谈,我们主要给大家谈四种格,第一是主格,也就是做主语的,就是动作的发出者叫主格。比如说:“我打你我向你说话我告诉你就是主格。第二是宾格,宾格就是宾语,就是我告诉你,你那是被告诉的,我打你,你就是被打的,所以就是宾格。

第三是与格或者叫间接宾格,与格的意思是参与的意思,这个东西你不是动作的发出者,也不是动作的承接者,你是动作的参与者。比如说我打你,然后我在哪儿打你,我在水里打你,这水里就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场景,一个特殊的生态,一个特殊的环境,一个特殊的条件;在这样情况下,就用的是宾格,在希腊文当中有的时候它用个en,就是英文单词、英文当中的“in”就是在水里,但是常常不用介词,就是把透过宾格一改变,” “” “” “,它就四个词,这是一个主格,这是个动词,是个宾格,然后是什么?所以你看它的字形的改变,它是叫与格;你就知道了它可能是代表一个条件,代表一个媒介,代表一个场所等等,或者是跟动作相关联,我把这书给你就是宾语,然后我把书转给你,你是最终动作过程当中一个参与者,就是用与格

但是还有一个格是我们今天最重要谈的叫做属格,也叫所有格。我们今天重点谈属格,因为属格是在这四格当中最有特色,它跟汉语的和英文的有点不同,它更加的本源,因为什么?英语是脱胎于希腊文,希腊文很可能是脱胎于希伯来文和当时的腓尼基文,就是中东那些文字的。 都是先有这种希伯来文,然后由这种希腊文慢慢地再演化成英文,所以英文当中有很多的字根是脱胎于希腊文。

二三四

形变意转,我们一看形变,我们就知道它有意思的转变,意思的内涵赋予新的意思,我们要了解到形变。希腊文当中有这种所谓的三个性:阴性,中性、阳性。还有格,我们说主格、宾格、与格、属格就这四个格。然后还有个数,单数和多数,你、我、他就是单数,我们、他们、你们就是多数。我们说叫做性、格、数三个,你看我们又叫做二三四,是指什么?是指数,单数和多数,两种形变。是三个性,阴性,阳性,中性,三个性的一种形变。还有四个格,主格,宾格、与格和属格。二三四,大家记住这个名词的形变。动词形变更多了,动词有数的变化,还有语态的变化、时态的变化、语气的变化等等。下一章我们专门讲动词,我们今天重点会讲名词。这是什么呢?这是唐古拉山,这是号称为沱沱河的长江的源头。我用这幅画告诉大家,我们对字要追本溯源,找到它的字根的含义,对我们理解《圣经》启示当中的一些字,尤其是抽象概念特别具有启发性,连带语境分辨,连带整个的以经解经,对我们形成教义特别有帮助。

耐人寻味

接下来我给大家一个小的工具栏、工具表,大家以后背,现在不做考核,很耐人寻味。祝福在《旧约》当中,我们说神就赐福给他们、彼此祝福,“祝福”这个概念字源是什么意思呢?叫屈膝的意思,当我们屈膝在神的面前,神就给我们祝福;当神屈尊在我面前其实就赐福给我们,是这个意思,所以祝福有屈膝的意思。诅咒源唾弃,诅咒这个词就是,吐唾沫这个意思,这就叫诅咒,实际上是神讨厌、不喜悦这样,所以就叫做咒诅。在希伯来人理解过程当中都很具体的,像祝福很抽象,诅咒很抽象,但是唾弃就很浅显,就是我们人之常情的东西了,屈膝也是人之常情。 抽象的概念我们给它还原化,这就是耶稣把抽象的概念用举例化、类比化、比喻化。荣耀源重量荣耀”在希伯来文当中的原意是重量,在希腊文的荣耀是思想,我们说思想是没有重量的,但是思想我们可以用重量去衡量。所以我们说这是一个很有分量的人,一个重量级的选手,重量级的人物,不是他体重重,而是他里边的资源,权柄,威慑,丰富;他的创造性,内容很丰富,他的才学很丰富,所以我们说这是个重量级的人,也就是用这个重量,所以这个重量和人的思维逻辑是相关的。所以犹太人说荣耀的神,其实就是神太有分量了,太有内涵了,重量级的神,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说人很有分量,也是这个意思。“恩典源营地”,“恩典这词很抽象。犹太人是作为游牧民族,你想想在非常干旱的地方,突然间遇上帐篷和营地了,那是一种家的感觉。所以恩典就是神给我们家的感觉,最终把我们真正收归天家,成为祂家里的人,这就是恩典。“正义源直行”,“正义”,righteousness,在希伯来文里就是走直线,不走弯路的意思。“邪恶源走迷,“邪恶的字根是走错了,误入歧途了。我用红的来代表新约希腊文当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它的字根的意思。

平安源连结”,“平安这个词很抽象,原来是连结的意思,连结了就平安了。你不连结就不稳定。“恩典源供给”,“恩典,实际上就是供给的意思。“恩膏源贷款”,“恩膏”,这个词的字根有贷款的意思,实际上就是神借贷给你的,暂时借给你了。“倾倒加空隙”,意思就是神把贷款源源不断的倾倒给你。“公义源展示”,“公义”,是个很抽象的词。什么叫义人?什么叫这个人很公平很公义?原来是展示出来的。所以公义一定要用通过他的言行表达出来。我们说这是个义人,常常是他把里边的神的旨意和原则彰显了出来。公义一定要有表现,没有表现,不叫公义。“灵性本风意”,“灵性这个词的意思,无论是希伯来文还是希腊文,都是风的意思。所以我们既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所以的意思就是字根我们找到了,我们知道原来平安跟连结有关,当然有连结就平安,没连结就没平安,所以我们还知道所以然。这就是字根非常伟大的地方,所谓“追本溯源,它有这个含义。

但是我现在给大家点一下,以前9期我没有给大家说的,就是我们不要单单地从字源方面形成教义,我们要看到这个方面有形成教义、联想的可能,给我们一些生动的理解。但是当我们找到它的字根,比如说罪”原来是部分脱离整体,然后我们会看到整部圣经都在谈跟本体恢复连结,也就是跟生命树——我是真葡萄树,你们是枝子,要常在我里面——然后最后都是要与神和好,与神合一,以马内利,你会发现整个圣经,整个福音都是在连结。我们知道罪的本质就是跟神脱离了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就从罪的字根,理解整个新约的福音的教义,福音带来的恩典,我们就彻彻底底的明白了。所以我们对罪的理解,以及它的后果就特别明白了,而且我们为什么在罪的状态当中很难达到神的心意?就好像一只手断了,或者是瘫了,半身不遂了,或者神经断了,你怎么还能画出画,写出书法来?不可能的,因为你跟你的源泉,就是荣耀的思想的源泉断了,你这个手就不听使唤了。我们常常说,这人弹弦子了,就是得了半身不遂等等,连手都控制不住了,他怎么还能写书法?你设想王羲之出现了这种情况,他还能写出《兰亭序》那样的书法杰作吗?不可能。

所以我们人就是这样,我们犯了罪以后,我们想这样,但是神的荣耀的源泉断了,亏缺了、失去了神的荣耀。你想他自己还标榜着他无与伦比,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简直就是个腐儒,就是迂腐,就是一种狂妄自大,我们就谈到这。

辨字有术

那么辨字有术”,在辨字的时候,要掌握这几个原则,第一个,“追寻字根”,第二个,“解析组合”,第三个,“名词属格”,第四个,“注意动作”。这前几个是谈以名词为主的,也涉及一些动词。“注意动作”我们下次讲。我们今天专门讲独辟蹊径或者是诀窍,也是一些曲径通幽的特殊方法,我们专门讲上面三个,动词这方面留到下一讲。

1:15

刚才我们其实已经讲字根了,我们现在再举一个例子来谈组合。马可福音有一句非常伟大的启示,当耶稣传教的时候就说了一句伟大的话,他说“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所以我标下“悔改”这个词,让大家解析这个词。

悔改溯源

“悔改溯源的时候,就用上了精读圣经原文字典,所以大家要学习,不仅要下载原文字典APP里边,它有原文字典字汇分析的下载,下载完以后你要查考,查考完以后你会发现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痛改前非的意思。但是你查了以后,你会发现它用一个G3340,这是它的一个编号。这是西方一个非常伟大的学者,把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做了编号,圣经出现的主要的词他都做了编号,悔改这个词它的编号是3340号,那么G就是Greek,是希腊文的意思。然后旧约里HHebrew的意思就是希伯来文。是英文大写的第一个字字母。

G3340号,叫作痛改前非。你再查这个词,它就告诉你这是由两个词,两个号码合成的,所以两字搭配。是G3326G3539是这两个编号的希腊词配搭组合的。前面G3326是,“前意改变”的意思。前面这个词叫meta。以后你们复习的时候可以查找这个词。G3326这个词作为介词是“在......之上,在......之后”的意思,所以metaphysics叫做形而上学。那么这个词还跟一些动词组成词组或者合成动词。那么有些介词在跟动词结合形成合成动词的时候,一般有特殊的意思。所以你查发现当它跟动词结合的时候,它一般表示改变的意思。它与动词合成的时候,作为前缀,是改变的意思。所以查3326,有一点解释,就是当它与其他动词结合的时候,它是改变的意思。然后再查3539,又告诉你源自1097。也就是3539是源于1097,所以后面这个词字源的意思是什么呢?是意念的意思。意念是什么?是人的理性,是神创造人的理性。

所以悔改就是转变你的理性,转变你的思维模式,转变你的价值观。不是一个感性痛哭、流泣,最后什么也没变,还是跟以前有偷盗、说谎、偷懒、贪恋世俗的样子,不是这样。悔改一定要有一个思想根源,价值观的转变,也就是三观的改变,涉及到理性的部分一定要改变。然后,信福音。所以你们要改变,改变三观。要立福音给你们带出的三观,新三观代替老三观。所以,“你们要悔改,信福音”,这个话不能拆开的。我们说,不破不立,破了以后没有力气了,该怎么办?你们要悔改,破掉,然后立在福音里。这个是前后不能分割的。

柳暗花明

根据这节圣经,又带出圣则心理学基础,叫“柳暗花明”。刚才以及上一讲我们已经谈到了,人犯罪以后第一个阶段是自怜,第二个阶段是自我保护,所以出现推诿,第三个阶段是骄狂。因为自我保护成功了,相对来讲比别人似乎更有权势。所以就出现了张载现象、拉麦现象。我们今天又谈到,人实际上是一个缺少安宁、多愁善感的。有的人出现自义骄狂、伟人自居、永恒自居、以神自居,这样的人自义、自狂、自傲,实际上叫做一笑谴之。那么神性破碎、被罪的东西笼罩以后,难道人就没有任何的盼望吗?所以我们感谢上帝神赐下圣经,赐下圣子、圣灵。就是要给我们一个特殊的盼望,特殊的改变,所以这就叫“柳暗花明”。圣则心理学又带出第三个方面的东西,“回心转意,舍弃自义,渴慕恩典,重获生机”。

所以圣则心理学是三个方面的重叠,在罪给我们带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绝望的时候,只要峰回路转,舍弃了自我的膨胀、自我的保护,明白了人生的真相处境后,突然间回心转意,然后不向自己求了,这和孔子、孟子完全地分道扬镳了。孔孟都是向自己求,但圣经告诉我们,真正基督徒所带出的圣徒、圣人,不是这样的,而是倒空自己变得谦卑下来。很像老子所带出的就是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复归自然,返璞归真。跟佛教也不同,佛教说变成了一种空的绝望。有自义绝望,带出了自我爆炸;有空的绝望,带出了虚无;有老子的一种绝望,带出了对道的追求。但是基督教的绝望,带出了对神的真正的渴慕和认识。最终要寻求神,要摸到神的怜悯,得到神的新生。所以“渴慕恩典,重获生机”,不是标榜自己,打肿脸充胖子,用残存的人的智慧和知识,带出的一种英雄气概,而是谦卑,从神那领受新的生命、新的生机。

这就是圣则心理学带出人生更高昂的东西。接下来会专门讲它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到底契合在什么地方?不同在什么地方?弗洛伊德谈到“超我”怎么来的,他认为在自己的本性基础上,获得整体生命的一种升华。但是圣经告诉我们,“超我”不是这么来的,而是神加给我们的,给我们“重获生机”。所以大家记住这幅画“重获生机”。这个树枝给剪断了,没有生命,很难再存活了。然后嫁接到真葡萄树上,嫁接到神的生命上,重新连接,就有新的生命了,只不过这个生命不再是你原有的气质,而是这棵大树的一种性情,一种气质,它的气质到你身上了。这就叫基督的身量,基督的馨香,基督的生命的气质。所以神说,有真理的仁义与圣洁。这就是我们谈的字义,怎么解析组合。把这两个字拆解完以后,发现一个字是两个字根,带着两个字根,对这个字有更深度的理解。

1:17

接下来要谈属格。【罗1:17】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这句话反复讲,是因为它影响到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马丁•路德以前在奥古斯丁修道院读这节经文的时候,每次读,他都恐惧战惊害怕的不得了。他说,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显明出来。所以它的意思是什么?他原来理解的意思是我们要符合神的义,领受了福音以后,必须要活出神的义,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等等。他说,我信主这么久了,但是要想达到神的义,我还有很多的血气,很多的欲望,很多的不圣洁,我怎么能达到神的义?所以他就很苦恼。但是神的义这么高,我怎么能够彰显出神的义呢?所以他就痛苦得不得了,所以就修道,到了罗马,到了梵蒂冈的台阶上,就匍匐下跪。就像中国佛教的朝圣一样,他下跪,跪得两个膝盖流血,到这种程度,所以这就是在宗教改革的时候,深深的牵制、影响着马丁•路德的一节经文。那么后来马丁•路德学习,他对希腊文越来越熟练,越来越精通,后来他发现“神的义”这个语法,按照古希腊文的意思,它的最本源的意思是属格,就是神的,这原文就是一个叫θεοῦθεός就是神的阳性的属格,θεοῦ就是神的,它有一个变化,就是神的什么属格,所有格,这个属格最根本的意思是什么呢?不是我们要达到神义的标准,而是从神而来的义。

义做何解

所以我们问大家义到底作何解?有这么几种解法,叫合神之义,符合神的意义的标准。 第二个,像神之义”,像神的义的标准。有神之义,我们里边原来有神的义。然后,神赐之义。到底是神赐之义,还是我们要活得合神之义、像神之义、有神之义呢?最后他从希腊文的属格当中他找到了解法,原来是所有格,所有格表示的最本源的意思就是源泉的意思,就是这个义的源泉是神,所以说我们再看这些经文说神的义,也就是从神而来的义——神是义的本体本源,那么借着福音要显明出来,也就是神要借着福音把祂的义源源不断地浇灌下来。然后我们由信就领受了义,然后以至于信,义人必因信得生,所以我们就披戴了基督的义,披戴了神的义,神赐给我们,借着基督的义加添给我们,所以这叫披上义袍”,所以神在基督的义下就看我们不为不义。所以,他豁然开朗,他的人生就得到了一个巨大的释放,由此带出了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的一个伟大的教义,就是这么来的。所有格又叫做属格”,它表示的是源泉的意思。

学而习之

我们今天的讲解就讲完了,我们今天给大家留两道作业,每一道作业实际上是两个小问,两个小问题,一个是关于解经的,一个是关于心理的,所以我继续地让大家去查考一节“罪”。罗马书7章,它说,若我去做所不愿意做的,就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里头的罪作的。所以我的问题是:罪字何源?你要把罪透过精读圣经原文字典查考好了,因为这个罪也是两个词的合成,一个前缀,后面一个词,它是合成的。所以你把这个字的两个字给我拆解出来,找到那个字源的意思,给我合起来。为什么罪我们的解法是部分脱离了整体。

第二个小问题,跟这个相关的,但是它是心理学的问题,叫心被霸占,这是心理学的一个很深的启示。我们不是自由的嘛,我们需要什么人权自由,什么言论自由,什么各方面选择自由等等,我们要尊严,我们要独立,我们要自我,我们要各方面的自由。如果你想想被罪霸占了,你这个自由是不是很可怕?就像《雅各书》说的,当我们嘴真正给言论自由的时候,我们嘴里面出现的一些最恶毒的东西,都从嘴里出,我们赞美神也从嘴里说,但是我们有些很罪恶的东西从嘴里出,所以跟美国我的一些北大的同学,我们要自由、要平等,我们要人权,就是一切罪恶的都不能够剥夺人的言论自由。意味着言论自由是一个原教旨,好像是圣经明明确确地写,是这样吗?尤其是对一个被罪霸占了的心灵,他想做好了做不来,做出了全是他不想做、不好的东西,那么你给他太多的自由,他有可能杀人,他有可能吸毒,他有可能这样,他有可能身患病毒,他不去安检,现在不是出现好多这样东西吗?

所以这就直接动摇了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所谓的人权原教旨、自由原教旨、言论自由的原教旨,至少我们说你要知道圣经怎么说的,你不要跟着别人人云亦云,圣经里从来没有说给我们绝对的自由,圣经也从来没有说人可以胡说八道,人可以完全自由的说什么,没有这样的。因为罪,心已经被霸占了,所以圣则心理学基础这一点会给我们很深刻的人性论,然后社会哲学、政治哲学,还有很多的文化方面的价值观方面,给我们一个地动山摇的一个大的重新的整理。

第二道题,《哥林多后书》告诉我们,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这里边又带出了峰回路转的东西,我们希望那个东西。我们的问题也是两个小问题,一个叫做能力源泉,能力源泉这里边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出于神,而不是出于我们。你们要查考的是出于神的“神”,“出于我们,这两个字它的所有格,你们要查这两个字,我不是标出来了吗?你们要查出所有格,然后解释所有格是什么意思。这是谈出了我们的能力,到底来源的源泉是什么。人性改变,我们罪霸占了我们心田。现在这方面又说我们里边会有很大的能力出来,这是不是人性有了一个新的希望,有了一个新的可能、新的改变?是这样的!圣经确实明确地告诉我们,人信了主以后,人的能力、人的性情、人的各方面东西会有一个改变,这个改变怎么能实现?这个改变的前提以及这个改变的源泉,动力的源泉是哪呢?所以这就涉及到圣则心理学的第三个层次,就是神添加给我们新生命的灵性,带出的一个新的生命的可能性。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分享。好,我今天就到此为止。OVER

最后修改: 2020年03月19日 星期四 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