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期三三制查经培训

第十讲《举一反三》

241217

 

大家看看都来齐了吗?好像还没有,还有几个人没到齐。那么我们的FY刚刚结束了一个周的短期休假,来去匆匆啊。FY,怎么样?大家都已经领受了FY弟兄的服侍,他像一个战士,实在可以称得上是耶和华的精兵,非常棒的。这就在不可靠的时代有可靠,不确定的年代有确定,这个完全个人主义的时代,他有合作、团队和集体的精神。所以希望大家不仅要学习我们的课程,更要彼此相互的借鉴,看对方比自己强。实际上坏事离我们不远,但是好人好事离我们可能更近。那么我们接下来,我们是不是可以给FY一个掌声?你可以打开麦克风,或者发一条短信、说一句话,或者发一个表情。对对对,这样的。凡是受过他服侍的人,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彼此借鉴,谦卑束腰。

 

好了,那我们接下来就要分享了,分享之前大家再看看,看看左,看看右,看看前,看看后,身边的人是不是都到了?我看看是不是都到了。LJFLYF、以斯帖,我们希望大家都用实名,如果你有特殊情况,比如说因为安全,可以不用。其他的争取都用实名。凡是不用实名的,你跟我、跟FY或者组长说一下,这样的(话)我们就比较加深我们在主里的团队建设、团契。

 

好了,我们就开始分享。哇,最后一讲了,简直是太棒了,我也感觉可以喘口气了,FY也喘口气,大家也喘口气了。所以我们最后一堂课,最后一站,把它拿下,把它拿下。拿下它好不好呢?(容易吗?)很容易!难不难呢?很难!这一讲是最具弹性,最能够反映出你的知识、领悟、阅历、思考、洞察和牧养经验等。最反应(出这些),就是给你无限的空间。你可以把神的道体味、把玩、应用,然后带给你各方面的,就是可以说是八面威风,带给你很多的这种启发、智慧,有的时候你自己静下心来感觉,哇,会心的一笑,原来人世间(所有的事)都可以从神的宝座,从神启示的原则重新评价一遍。

 

你可以重新再做一部《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世界通史,为什么呢?我们说中国、人类一次大的意识形态的改变,就会重新书写一遍历史,由才子将相,叫做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然后变成所谓的经济为主、劳动人民的一个历史,然后经济的历史,然后接下来奴隶反抗的历史,等等。你就按照马克思的所谓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个方向发展,又形成一套历史,等等。但是我们从神的角度,我们有圣则管理学,有圣则的家庭、圣则领导力,我们也有圣则历史学,我们可以用神的智慧来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可以用神的智慧指导我们未来,指导孩子们的前途,也可以用神的智慧反省我们当下。

 

哇,这个是太厉害了,太厉害了。所以,大家,可能你学,你(是)第一次,你今天听我讲可能还摸不着头脑,你听了两次以后,哇,你觉得这太有意思了! 这是教会、教堂从来不讲的,讲坛也不讲,神学生和牧师也基本不讲。哇,原来三三制查经这是一个落脚点,一个画龙点睛的一个重点之一。它可以让我们翱翔于各行各业,让我们带出各行各业的一个透彻的一个视角,天上的视角。所以,今天大家看看能不能够开窍,能不能够开悟,有开悟了你就拍手叫绝,你开悟不了的话你就不知所云。

 

内容定位

好了,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的内容,是的,我们讲完了“针对”(的)“奇”、“反”、“辨”,我们讲完了“绝对”的“真”、“父”、“主”,我们也讲了这个“比对”的“己”与“境”。我们看看,“己”是什么呢?与我何干以正己,就是归正自己。“境”是处境关联以防疫,就是防止我们潜移默化,(因为我们)不知不觉就上了圈套,就进入了罪人的一个场景,一个圈子。然后,我们就开始。古人怎么犯罪,我们怎么犯罪;古人怎么自我,我们怎么自我;古人怎么悖逆神,我们怎么悖逆神。那现在今天我们讲最后一讲“髓”,是举一反三以通理。你看,“正己”、“免疫”、“通理”,这就是圣则的特色,都有韵脚,都是一个(汉语拼音的)i字韵,所以大家也要学习,表达的时候也要简明,同时还要精准,还要精益求精,还要美。

 

举一反三以通理,“通理”的意思就是通达,通达时务,《圣经》要我们通达时务,我们中国人喜欢融会贯通,(“通理”)就是融会贯通的意思,举一反三的意思,触类旁通的意思。所以,“通”是很关键的,一个人他可能是很专,但是他不通,不通的人没有悟性、没有趣味、没有智慧、没有生活情趣,干巴巴的,干巴巴的,就是那种戴着眼镜老学究的那种书生的,像陈景润的那种。所以,我们不仅有陈景润的那种做学问的态度,同时还要通达。通达的人,会在生活、为人、养生、处事,还有个人的特殊的修养,闲情逸致各个方面都能通,都能平衡。这样这个人活的就比较爽。

 

那我们今天就讲这个“髓”——“己”、“境”、“髓”的“髓”。“髓”就是精髓,“髓”就是原则,“髓”就是把神的旨意,神的在灵界的、超越时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旨意,和作为,和成就的事情,怎么样?化成原则,化成精髓,来指导我们在其他方面的事件。不是简单地在以色列历史或者是教会当中,可以说我们作为管家,在世界、在生活、在职场、在社会方面当中,我们都可以用真相背后衍生出来的圣则,圣经的原则,神圣的原则,神所使用的原则。所以,你就知道圣则的事工,为什么叫“圣则”,“圣则管理”?就是《圣经》所带出的神的原则,神做事的章法,神做事的原则。所以,圣则管理是这样来的,大家清楚了为什么我们叫圣则。

 

从“真相”化“圣则”不是这么容易的,但是,实际上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就是会了的人很容易,不会的人吭哧的不知道。实际上它就像旋转门一样,所谓的“圣则”和“真相”,其实转过来看就是“真相”,再翻过来看就是圣则。所以,大家今天要认真地听。所以,(这一讲)叫“活出神采”。“活出神采”的意思,就是我们叫“应用神学”。教义神学是“绝对”,“针对”是释经神学,“比对”是应用神学。

 

仿生学

我们先给大家看一下这个东西,大家看底下所用的一种特殊的一种连接的一种方式,我们叫做“通用贴”还是什么呀?我们夹克,我们有些东西个个都粘上,这个东西现在已经非常普遍了,你像我背后,我穿的这个睡衣上,我就加了这么一个东西,就可以粘上,粘上一点就很容易了,就不需要钉扣子或者什么东西。

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原来它是源自上面这个东西,你看我们小的时候,有一种东西叫蒺藜狗子,实际上它不是蒺藜狗子,不是蒺藜,蒺藜也有这种东西——刺,但是它的刺比蒺藜还要多,还要密,它叫苍耳。苍耳是一种植物,而苍耳的子粒就是这样的。它自我保护,别的人吃也吃不了,鸟也吃不了,无法下嘴,保证了它的繁衍。苍耳的这个籽,这个果实就是这样的。所以,科学家看到了苍耳这个东西,也就想,如果说我们用苍耳这一些东西,双方互相嵌扣,你看两个苍耳它合在一起以后,你再分解它就不太容易,就变成了这个东西啊。所以,原来这种贴条,它实际上是根据自然界的、生物界的苍耳去发明的。

 

这种学问我们叫“仿生学”,效仿生物界、大自然的一些东西,所谓进化论的,上百万年的进化,所带出来的智慧的东西,但实际上这是神创造的,不是进化。这是一个例子。另外一个例子,我们再看另外一个例子,这底下是什么呢?是壁虎的爪,我们看着壁虎爬墙的时候,无论是它爬屋顶,还是爬墙壁,它都掉不下来啊。我们有Spider-Man,蜘蛛侠,但是我们还有壁虎,蜘蛛侠靠的是一种拉力,就是它的那个蜘蛛所出来的那个液体,它那个丝,蜘蛛的那个丝,那是一种非常高端的一个仿生学的东西。我记得有一期我们讲过,这次我们不讲,就是蜘蛛那个丝。

 

我们讲壁虎的这个爪,你看它的爪,它爬在墙上,它就能够很稳地抓住。它掉不下来,那到底它是靠什么东西呢?是不是它靠爪上有分泌一些粘液吗?不是!你最后你发现你在墙上,你找不到它的粘液,它不是吐丝,没有吐丝。那到底什么东西?那我们为什么趴在墙上就不行呢?原来就是壁虎,它的脚有很多纤毛,就实际上它长满了,就像人皮肤长满的汗毛一样,只不过它的那个毛,那个纤毛要密得多,要细得多,而且都是纳米级的,很小很小的纳米级这样的。所以用放大镜、用显微镜看,它那有无数的纤毛,实际上它的脚,我们看似这样可能是平的,但实际上都是那些小毛(在)那(儿)滋支(棱)着,就垂直地支(棱)出来。

 

但是这个小毛,它怎么能够抓住这个墙呢?原来这个毛,它细到一定的尺度,就达到了纳米程度,毫米都不行,微米不行,必须达到纳米,也就是10-9这个情况才可以,纳米的程度才可以。那么到纳米,它的纳米程度,也就是它已经可以进入到墙壁当中的一些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孔隙之间了。当这些很细小的东西,跟这个墙壁的原子和分子之间的这个空隙能够插入,它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力,这属于核力当中的强核力/弱核力当中它属于弱核力,它又叫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就是很细微的原子和原子之间,它会形成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有的原子、分子、电子在绕的时候,它会形成,电子是串来串去的,它会形成一个正电荷或负电荷,而这个壁虎的这些纤毛,它也是到了那个头部,也是这个原子程度了。所以它也会形成正和负,当它们俩一结合的时候,它会形成一个电极的耦合效应,就是正的和负的就吸上了,(本来)两个都是正的,因为两个在一起就像夫妻一样,它会形成一个补偿效应,就本来都是独立的,是中性的,但是夫妻在一起的时候,那个妻子更女性化,那个丈夫更男性化,因为他们互相可以协作,所以就形成了一个耦合。所以,它是靠着无数的这种耦合力、电子和这个原子当中的正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这个(带)负电荷的原子(和带正电荷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因为电子的围绕出现的差异,所以它就咬合在一起,无数的咬合,远远超过了小壁虎的体重,所以它就可以在墙上爬。

 

所以由此,人类就发明了一种手套,这个手套它里边就有很多细细的小纤毛,这些小纤毛,它一旦扒在墙上,它就会产生范德华力。然后,再有些鞋的底子也是这样的小纤毛,所以,它就踩上以后,它就可以完全支撑人类的重量,然后人就可以爬上去,像变魔术一样,就会爬上去。那么,(课件中壁虎的图片)上面是一种胶带,这个胶带就是根据壁虎的这个脚所设计的,它就里边有很细微的小的毛,这些小的毛直接跟贴的一些东西怎么样呢?产生原子和原子级别的一种范德华力。

 

所以,它就会带出非常奇特(的现象),当它揭下来的时候一点也没有影响,就像壁虎走了以后,你看不到这个墙是带出什么东西,为什么呢?这个范德华力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当它以一个角度接上去的话,它会形成正负耦合,当它换一个角度时候,突然之间就没了,所以它拔下来,它从一个角度一弄的话,这个正负就没了,所以它就不留痕迹。所以,这样的一个胶纸、胶带和这样的手套,(手套)也是这样,当我用直接地抓上就抓上了,当我侧一下,唉,手套就扒下来了,这个非常有趣。这叫什么呢?仿生学。我们人类可以仿生学,但是人类是按照神的形像样式,我们应该是(比)仿生要再进一步,要模仿什么呢?要模仿创造生物的上帝,我们叫“仿神学”,所以,仿生学和仿神学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啊。

 

1:26

所以,我们看到,神说,我们照着我们的形象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鱼空中鸟地上的牲畜全地,并地上所爬一切昆虫,那就意味着我们有神的形象样式,我们有神性,然后我们管理万有是靠着神性,不是靠着人的怎么怎么样,是靠着神从上面给我们的(神性)。我们既有神的形像样式,我们就可以明白神效法神,神怎样管理万有,祂让我们管理万有,那就一定我们应该照着神的原则去做,神怎么做,我们怎么做。我们说照猫画虎,我们说照神做事。所以,我们圣则有句话叫做“向耶稣学做人,向上帝学管理”,不是像盖茨,也不是像什么乔布斯(这样)的(人)学管理,我们像神学管理,这才对,找到它最后的最根本的那个原则。

 

真神当法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给大家第一个原则叫,大道至简,普照世间,神子法神,举一反三。大道至简,普照世间,就是神管理的世界,其实到更高层次当中,实际上是非常简单的,是非常简单,越高超的这个定律越简单。神子法神,我们是神的儿女,我们应该效法神,不应该效法被造物,效法被造物是法神的一个层次,最高层次当中是效法创造它的神。举一反三,我们要从《圣经》里带出的神的治理、神做事的原则和风格,我们要把这个风格应用到圣经以外的方方面面,就是包括各个民族、各个风土人情,各个所有这种东西,这叫做什么啊?经济、政治,这就叫做彰显神的荣耀,切实地活出神的荣耀,彰显运用神的法则。所以这叫仿神学、管家诀,仿神学就是管家的诀窍,仿神学。所以,这叫“通”,这就(是)“通”,你就通达了啊。

 

三三雀尾

所以我们说这是三三制查经的最后一课,但是它却是非常亮丽的一课,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一课啊。你到其他的任何学地方去释经学,还有我们的讲坛讲道,基本上没有这一张或者随随便便地带一下,而我们把它作为一个重点,一个特殊的应用的一个重点,叫做什么呢?“己”、“境”、“髓”(当中的“髓”),(又)叫原则关联,“髓”是简称,“原则关联”是四个字的称呼啊。 所以,它是三三的雀尾,三三制查经的孔雀的尾巴,就这样。孔雀的尾巴是,虽然是尾巴,它比它的头还漂亮,也就是比奇反互鉴不差。我们说“奇反互鉴”是那个鳌,这个“髓”是什么?是它的雀尾。所以它的头也漂亮,然后它的尾巴也精彩。这就是“髓”,是它的雀尾或彗尾,彗(尾)就是彗星的尾巴,彗星最主要的是在它的慧尾。

 

1:5

好,我们先来看一段圣经。《犹大书》这样说,它说,从前主救了祂的百姓出埃及地,后来就把那些不信的灭绝了,这一切的事你们虽然都知道,我却仍要提醒你们。我们聚焦在上面,就是神拯救了,最后又把不信的灭绝了,这个是预表未来的约书亚,也就是耶稣基督带我们出离这罪恶的世界,进入爱子的国度,是这样。那么也有一个信的问题,所以不信的罪已经定了,所以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所以这个信就变得很关键了,到底这个信,基督教的这个信,从旧约到新约,从出埃及记的预表到真正新约当中的一个实现,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救了祂的百姓带有拯救的意思,又灭绝了,这是不是失落了救恩?这个原因是怎么?为什么他不信就灭绝了呢?所以,这里边就出现了加尔文神学和阿米念神学几百年的争论。

 

实际上这个不仅仅源于他们,也源于整个的初期的教会和教父,那些希腊的,还有罗马的,那些教父们,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实际上早就有了,就是这个救恩到底能不能够所谓的一次得救,永远得救?从圣经的角度来讲,似乎都有,两个方面都有经文支持,那么从信的这个本质(的)这个意思来讲,嗯,它也不是说绝对的某种情况,它似乎也给阿米念(主义)留了一个后门,那这个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你不相信阿米念(主义),你看这明显就(是)救了百姓,都受了割礼,出了埃及地,也都是在羔羊的宝血门楣下带出来的,过了红海,为什么最后又有弃绝?这里边说的就是把不信的灭绝了,说得很严厉。“灭绝”这个词用得很严厉,也就是没有进到神的国,迦南没有进到,这个怎么解?嗯,所以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现在知道了神是靠着信来完成对祂子民的最终的一个拣选,一个保守。

 

所以,信是什么?信是与神建立的一个渠道,借着这个渠道领受神借着信要给我们的一个应许,这个应许就是永生,就是与祂和好,就是与祂恢复一个父子关系,然后祂中有我们,我们也有祂,这样的一种团契关系。那这个纽带就是信,就像婴儿的脐带一样,所以不信,如果不信的话,就是好像这个孩子自己把脐带给剪了,不是说这个信的这位母体、这位神,祂没有恩典, 恩典不够用,而是你如果剪断了这个渠道,你就无法领受了,所以你等于是我们以前说叫自绝于人民的,你等于是自绝于神的恩典。所以不信是你自己的弃绝,不是神的不信实,而是你的不信实,你不信,而神是信实的,神永远在那儿,就像那个父亲在家里等着这个浪子,浪子却不接受这个东西,他自己断绝了这个关系。所以,浪子的比喻当中,不是这个父亲主动提出了断绝父子关系,而是这个儿子实际上做到了断绝父子关系。

 

所以,这样我们就带出了一个很重要真理,你会发现神在祂的救恩当中要恢复人神的关系,那就是伊甸园没有犯罪前的以马内利。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信就得蒙拯救,不信最后就被弃绝,这个信就变得非常关键。所以我们用这样的一个原则,我们去看待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的人与事。我们会发现我们突然间不仅看透、看破红尘,而且未来我们自己做这件事,怎么去应用这些原则?就好像我们应用一些物理定律,能量与质量转换定律一样,我们有好像有一个原则和公式一样,只要我们按这个做,我们就是有神的智慧,这就叫“仿神学”啊。所以你看这幅画反映的是犹太人或以色列(人)被弃绝在旷野,这些人慢慢地已经不行了。这幅画就反映的是这个啊。

 

所以,我们要告诉大家,“法神有法”,效法神是有方法的,效法神一个方法,然后我们又拿出我们的杀手锏,这是这个四棱锥。我们来看一下,神是个合一契合的神,神的救恩就是重新回到神的生命当中,所谓的在祂的名,归入祂的名,奉父子灵(的名)受洗归入祂的名,归入祂的名就是归入祂的权柄、祂的能力和祂的生命里,叫“合”,我们可以用“合”来代替。“合”呢,神是借着信(赐下来),如果你信,你就能够连接,建立关系,能够领受这个神的供给。最后生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所谓的嫁接,接上真葡萄树。不信是什么?不信的本质是拒绝,还不是简单的怀疑的问题,它已经完成了怀疑最后到动作的行为的过渡,最后它导致的结果,行为的结果就是拒绝。忘记也好,婉拒也好,或者坚决拒绝也好,唉,总的来讲,他怎么样,他断绝了,与其说是神弃绝他们,不如说是他自己主动地断绝了跟神的交往,拒绝了神,这叫拒绝啊。

当然,这里边有他的己,这个“己”是自我中心,小我罪我,肉体之我,肉眼之我,他看不到这个“合”,他只能看到自己现在的这个穷困潦倒啊,自己需要吗哪,需要吃,需要点肉,需要什么什么,他只看到形而下的东西,他看不到一个荣耀的永恒的一个与神的合一,所以他就拒。(这个“己”)你可以说是“私”,也可以叫“罪”,也可以叫“我”,等等,都可以,我们概括啊。

那接下来,这就是我们所了解的这个四棱锥。那我们上一讲谈到的是处境关联、三省吾身啊。现在我们谈“举一反三”,举一反三呢,实际上也有三个矛盾,三对矛盾、三个维度。三个维度就是跟上面的维度——跟神的维度,跟人的维度——“奇”的维度,还有“反”的维度,三个维度。但是我们的以后的作业、习题,我对大家的最核心的要求是垂直维度,因为我们是法神,效法神,如果你应用得好,你可以也可以效法圣徒,因为效法圣徒就等于合神心意,也就是效法神,有圣徒的维度,比如说保罗、耶稣或者(其他)什么,这样。还有不信的维度,罪人的维度。所以,也就是说我们举一反三的时候,我们重点是以神的原则,圣则,为核心的立足点,或者叫做支点,以它为支点,然后我们行有余力,就是你的思维,你的脑子够用,你再想一想,我再跟圣徒比一下,我再跟罪人比一下,这样我就可以怎么样?这个举一反三。

 

那么怎么个比法呢?你看这里边给我们看到了神的“合”,(那么)怎么最后神接纳这些罪人(呢)?祂是靠着信,叫“因信纳之”。什么叫做信呢?信就是神所说的话,他能够回心转意、能够听、能够相信、能够接受,这就叫做信。而这个信最后的结果是领受永生,与神合一,与神相交,信的结果就是永生,从神那来,因为与神相交就领受永生,领受永生就是因为与神相交,因为与生命的本体相交啊。要因信纳之,“纳”的意思不是简单的,“纳”的意思就是把他纳入神的生命当中,不仅仅是神的国民、神的家庭成员,而且是神的生命的一部分,这个意思,“因信纳之”。不是伊甸园犯罪以后神马上要赶他走,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罪很可能玷污一个圣洁的一个生命的本体,因信纳之。那么,你怎么解读这个“合”,这个“合”是一个神做事的一个原则,所以“合”转化成、转录成、翻译成“因信纳之”,这就叫圣则。

 

你看到了吗?这就是真相和圣则之间,就是一个旋转门,一转就转出来。理解了吗?那么我们举一反三的时候,你就记住,当你去招兵买马,当我们的GLS和查经小组和我们的各地的家室要建立小组的时候,你找的人,你因信纳之,你的小组是一个主内的团契,是需要稳定委身,需要分工协作、就位尽责。所以,如果他不信,你不要太怎么样,因为要么时候没到,要么他就不是你的羊。看到没有?信,你对“信”的了解就变得很关键了。信实际上是你给他说明,提供证据,然后他经过思维考量,最后有一个理性的接受。所以,悔改也是,成长也是,信心也是,它都不是简单的感情冲动,一说挺好的,我就来吧,结果明天就没有。所以,你会发现我们的GLS有很多新人,有一些人群情激昂,不住地分享,每一次都分享我怎么样怎么样的,你就知道,他不是信一个东西,他是在这要找一个场景,自己去排遣孤独也好,或者自己找一个发泄也好,他实际上跟信还差得很远,这就叫做属灵的智慧。

 

为什么说真正明白神心意的人一定会带有先知能力?就是你一看你感觉他不是相信你的异象,相信我们小组之间的一个目标,他不是的,建立合一的团体,不是的,不是一个国度性的一个看见和事工,他更多地是,我听听好不好?我要分享一下,好吗?他都这样,但实际上他根本没有对你说的感兴趣。相反地,他希望你对他说的感兴趣,他让你信他,而不是他首先要明白一个异象,要接受这个异象。信就是接受,接受是信的结果,信是接受的原因。

 

所以,当你有了对神做的“以信纳之”(的)神的这个救恩的原则,你要是清楚了,你以后组建婚姻,组建团队,评价婚姻的质量,评价团队的质量,提拔团队的有生力量,谁成为你真正的接班人,你心里特别清楚。如果一个人他对你所说的东西都不信,这信是很具体的,就是你的思想、你的方法、你的事工、你的目标、你的为人处事、你的价值观,他都不信,他也不研究,他根本就没有兴趣,他更多地是希望你听他的,你陪伴他,你倾听他。他在那语无伦次的时候,你也能耐心地去听。这种人不是做门徒的料,也不是你要委托他重任的料,这是一个婴儿,你有时间你要去牧养他,而不是你要怎么样,(委以重任,)这个还差得很远。

 

“借信得之”就是明白了神的这个心意的人,他很聪明,原来神这样,我只要信,现在神都安排好了,大树下面好乘凉,我就搬个板凳,我就到大树下乘凉就完了,我不需要自己买电扇,买冰箱,买什么空调的,我到那去就可以了,我信就得之了。这一种人你可以说叫他(是)属灵的投机取巧,你又可以说他是聪明绝顶,他真正明白了神的心,他真正是聪明绝顶。“不信失之”,不信的人就是拒绝的人,他不仅仅是怀疑,实际上他可能也是听不进去,没有兴趣,不可理喻,固执己见,或者是无所谓,他觉得这个不是我所需要的,他随手接过来,随手丢,就像广告单张一样,我们发一些广告,今天又促销什么,他来了以后看了看,根本就不是我的菜,一下子就撇掉了。这种人就失去了,他得不到这好处。

 

所以,举一反三,你看有些人的失败,就是“不信失之”,有些人真正的事半功倍就是因为“信而得之”。这个背后都是神做事的一个法则,叫做“因信纳之”。所以,你们明白这个道以后,以后做很多的事(,都会有智慧)。我问你,为什么邓小平最后被打倒?为什么刘少奇一开始他没有打仗,几大战役刘少奇都没有参与,为什么一下子就当了党的第二把手?你们想一想,如果想好了,发现自己真正想通了,你私下里告诉我也可以。

 

所以,我们有了这个原则,我们叫“圣者法神”。孔子有一句话叫“智者不惑”,我们叫“圣者不惑”。圣者为什么不惑呢?是因为圣者,所谓的基督徒的圣者,就是分别为圣,成为主的门徒的人,“法神”,因为法了神,所以他就不惑了。“圣者法神”可以带出三个方面的威风。第一个,威风,过去以往,古往今来,以往的事他可以鉴史,也就是他可以重新评判历史的人物、历史的事件,他从神的角度来评判,从神的原则,圣则,来评判,这种人叫看破红尘。

 

第二个,明智。明智就是当下看我的教会、我的家庭、我的夫妻关系怎么样,我的门徒,我的小组、我的GLS带的小组,我的各个园地,带的家室,带的园地怎么样?谁可以成为接班人?谁可以叫做忠心良善又可以受教的人?受教又能教导别人的人?没有受教的心,他是不可能有信的。记住啊,没有一个受教的心,他是不可能真正地明白基督教的信,基督教的信是掰开揉碎地给你讲,你饥渴慕义地去学习、思考、接受,你的信心就越来越强,灵性真正就恢复了。灵性的恢复是在信的基础上(的)最后反应,是以信为基础为过程,以思考,以挣扎、摔跤为主,带出的是一个稳定的关系,这就叫灵性的成长,灵性的茁壮,灵性的成熟。明智,当下你可以明智。

 

(第三个,未来。)未来是什么,你可以有先知,你可以设计团队,你可以组建团队,你可以先知性地预判一些团队,你可以警告,你可以参谋,你可以咨询,这个,你可以做真正的圣则管理学的一个咨询公司。

 

法神有法

这样,“法神有法”,我们带出几个问题。第一个,“法神有法”怎么去做呢?我们有些改变,比第十七期稍微也有些变化,每一期我们都有些变化,叫做场景寓之,圣则贯之,推而广之,然后,智慧达之。场景寓之,这是什么意思呢?场景,什么场景呢?

 

我们还记得吗?奇反互鉴、场景还原,就是两千年的那个场景,我们要找到神去启示这句话带出祂的旨意,或者是启示神的一些作为,为了什么,或者是带出神的某些计划,祂一定是有一个针对性,也就是奇反互鉴的那个场景的一个针对性。但是这个场景,我们说阳光之下无新事,或者说历史会有惊人的相似,就是古往今来你会发现类似的场景可以会很多,很多这种场景,你就把这些场景用一个智慧的迁徙,叫类比思维,你都给它找出来。中国的,外国的,古今中外、古往今来。古今中外(这个词)就都概括了。你把类似的场景,你读书也好,别人请教你也好,跟别人讨论也好,你观察也好,唉,你就发现这个场景很像神在什么什么救恩或者什么什么一些场景当中。所以,这叫“场景类之”,“类”就是物以类聚的意思。把这个比对所带出的那个场景还原,那个就是“之”,就是与它同类的那种场景,你都给他找出来,或者是你心里有数就行了。

 

第二个,就是圣则贯之,就是你用神在当时的那个场景,也就是针对的那个场景所带出的神做事的方法、做事的原则,怎么样,一以贯之来看它、来破解。然后,把这样的一个原则推而广之到各个类似的场景当中,叫推而广之,智慧达之。然后,用神的智慧去滋养、去光照、去渗透、去贯穿这些相类同的场景,你会发现,真是光就照到了黑暗里,所以,这叫什么呢?我们给大家的第一个意见就是“熟能生巧”,你现在听,似懂非懂,有些人懂得多,有些人懂得少,有些人似懂非懂,(有些人)听着挺有意思,但是你用到熟能生巧,你就能带出来了。

 

16:16

我们再给大家一个例子,《马可福音》十六章十六节。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又是信,这是我们十八期(例证经文选择的一个特点,)是什么呢?是救恩论,是宣教方面。所以,《马可福音》说的是,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哇,这里边信的必须得受洗,不受洗难道就不得救嘛?所以,这引出了一个很大的争议,就是不受洗就不得救,这句话有这个意思啊。美国有一个宗派就非常强调受洗,就是你信了、认定了,你不受洗,你还不是我们的主内的,只等到你受洗了,教会才允许你加入会籍。 美国有这么一个教派,这个教派的名字叫Church of Christ,(翻译过来)叫基督教会。在美国也是一个连锁的一个宗派,有几十间。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个(强调)?

 

那么耶稣旁边的两个盗贼就没有受洗,耶稣说,今晚你跟我到乐园了。那是极端情况下,张伯笠当时信了也没受洗啊,那是极端情况。那么正常情况下是必须受洗,那么它又有什么根据?神学家就考证。那么当我们了解受洗的属灵含义,我们是很阿门(的),就是如果有条件你信了,你不受洗,我们很怀疑你的信心到底是不是真信。如果有条件你信了不受洗是很值得怀疑,你信了受洗的,我们基本上可以考虑,就是你是得救的。这是怎么回事?所以,主耶稣就是受洗给我们做了榜样。那么在基督来之前有什么呢?有施洗约翰的洗,悔改的洗,等到耶稣来了,有圣灵的洗。那么这里涉及到这个洗礼归入祂的死,然后好让我们也归入祂的复活,我们的生命有新生的样式——联合。

 

那么我们怎么看待这个背后神(的)启示?这个做事的原则和圣则呢?我们还是这个“法神有法”。我们带出这样的一个情况,就是神所预备的救恩,这个救恩它不仅有信,它还有洗,你还要信而受洗。你没有信,你拒绝受洗,你信而拒绝洗礼,或者是也不信,也不洗,或者信而不洗,如果是这样的话,不信是肯定不行的。你信了,你不受洗,怎么样呢?正常情况下也是不行的,这是洗礼神学。那么,他“俗”,“罪”的“俗”,他没有看到洗礼背后的属灵含义。

 

所以,洗礼背后的属灵含义是什么呢?我们还是举一反三,也叫触类旁通,触类旁通就是举一反三。所以,我们要看一下这个救恩,祂赐予救恩的一个原则是什么?它叫做“文质兼顾”。“文”是什么呢?文仪。文仪就是形式,就是礼仪,包括各种的祭祀的礼仪、认罪的礼仪,就是利未人所做的一些事。“质”呢?质就是你真心的相信,质就是本质,内在的本质和外在的形式,我们叫仪式感,礼仪,尤其这个礼仪是神所吩咐的,要坚守。

 

神所吩咐、神所规定的这个文仪、这个礼仪到底是什么呢?这个洗礼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洗礼和旧约的割礼,原来它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类比,它的类比就是订婚礼,订婚,就是犹太人非常重要的一个一生当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结婚,成家,而成家前有一个跟婚礼是必不可少的犄角之势的一个东西,就是在半年到一年以前怎么样的?先去订婚。然后呢?去预备房子。所以,订婚以后主要就是预备房子。所以,耶稣说,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我去要为你们预备房子,我去我的父家里有很多房子。所以,耶稣跟我们建立了关系,然后是实行洗礼以后,他回去就是要为我们预备住处。

 

所以,这个洗礼原来是跟订婚礼相关的,也就是神已经确定了非你不娶,我们洗礼意味着非你不嫁,是这个,而且是当众的宣告这个意思。那对着堕落的天使和魔鬼也是一个宣告,对着世界也是个宣告,就是我皈依了基督教,是基督(的)门徒了,对天使来讲我是属乎圣子了,所以,魔鬼你不要再打我的主意了啊,实际上这个意思,那么明白这个神作事的接纳的这个领受救恩或者神要赐予救恩,是需要神是看文质兼备。所以,信而洗,“信”就是质,“洗”就是文。然后,疑而惧,就是疑惑,不明白这个道理,然后他就不信,然后拒绝。拒绝什么呢?不是拒绝信,而是拒绝施洗。

 

所以,我们来看犹太人,这是犹太人的婚礼,犹太人的订婚,犹太人订婚礼,它(即洗礼)等同于犹太人订婚。如果一个新郎他各方面都已经宣传(了结婚的事),或者怎么怎么样,以前你从你的家庭父母(得到认可,他们)都同意了,然后,他来了,跟你订婚了,然后,接下来,唉,你突然间跑了,你否定这个订婚的婚约,然后你不愿意接受这个这样的一个订婚礼,这就是信而不受洗。你信而不受洗,你让这个新郎很尴尬,你让这个新郎怎么认为你接受了这个婚姻?你让这个新郎怎么去接纳你啊?因为你拒绝了,你拒绝,你不参加了,就是这种尴尬。所以,神说,信而受洗的就必得救。

 

张良纳履

嗯,所以,由此我们会带出方方面面的应用,尤其是穿透历史,进入现实,还有展望未来的先知的性能、功能的开发。所以这是谁呢?这是张良,张良和黄石公,他的老师,所谓黄石公兵法就是这个(人),那么张良靠着这个老师和赐给他的这个兵法,最后辅佐刘邦成为一代名臣的智者的一个典范。那么这个黄石公就听说这个孩子不错,这个张良这个孩子不错,但是他并没有说,来,我把我这兵法传给你,他没有这样,他要三番五次地去考验这个孩子到底是不是真地能够有虚怀可教,然后有礼,而且这个能够托付。

 

所以,他就坐在石头旁边,然后这是一个石头桥的上面,一个拱桥上面。然后,他看到张良来了,然后他就拿这个鞋抖动他的脚,结果到张良走到桥上,过桥的时候,刚要上桥,结果他砰一下把这鞋踢下去了。张良一看,哟,这鞋怎么朝他来了,这个老者说了,嘿,年轻娃,把那鞋给老子捡上来给我穿上。张良听了以后非常恼火,唉,你自己弄掉了,你还这样让(我捡鞋,对)我呼来喝去的,这一看,唉呦,鹤发童颜,又老了,一个老头儿。老头儿就是我们说这中国的传统的礼仪到了那个时候其实已经有了,这叫做这个尊老爱幼。好好好,捡捡,我捡,我捡,谁让你倚老卖老呢?我给你捡,捡完以后还给我穿上,还给他穿上,张良跪下来给他穿上。然后这个黄石公(心里说)这还差不多,告诉他,明天早晨一早起来,你到这来,我有东西给你看,看你这个孺子可教。

 

唉,张良一看这老者不俗,所以这就心有灵犀,所以明天这早晨早早地来了。哎呦,天还没有亮,来他刚到的桥就看到那个老人,这个黄石公,已经坐在那儿,然后手里抱着书,后来他说,年轻人,你这样可不行啊,我已经在这儿已经等候你多时了,所以,你已经来得很晚。所以,明天,今天不给你,明天你要早早到。所以,张良一听这个没脾气了。好好好,然后,第二天他又来了。第二天怎么样?半夜起来鸡还没有叫,半夜起来,然后就开始就跑到,一到,跑到那儿发现这老头又坐在那儿,就说,你这年轻人不行啊,我再给你一次机会,我说第三次你再不来那这书就不给你了,咱俩的缘到了。

 

唉呦,张良一听这个更加地决(心明天早来),他没有怪老头,他反而觉得自己确确实实啊(没做好),你看人家老者都坐在那儿等我了。结果怎么样?结果第三天,张良吃过晚饭,即即刻刻跑到桥,结果他跑到桥,站在桥上,那个老者悠哉悠哉正好走过来。当老者一看,这是还没有进入(第二天)啊,就是吃完饭嘛,当天的晚上还没过去了,这个年轻人就来了。所以,这老(头)子点点头,微笑地就把这本书传给他了,这就是《黄石公兵法》。

 

所以,这就是告诉我们,当一个有权柄的人要把一个美好的东西给我们的时候,我们至少要有一个东西叫做虔敬的相信,敬虔的相信,就是内心真正地知道这是好的东西,也就是有病的人才寻求医生,真正地知道自己不行,自己需要这个东西,那个东西好,那个东西我真地需要,他得有这个东西。所以,这就得需要一定的外在的仪式感给印证它,给证明它。否则的话,都来随便能拿到的话,那就是一个廉价的一个东西,不是说我要收你钱,黄石公最后把这书给他一分钱没有要,而是看你是不是真地需要,所以有病人需要医生。

 

所以,这样来讲,我们就告诉大家,有些女孩子考验一些男生,你爱我倒底是不是真的,有的时候是合理的。有一些干部需要在大风大浪经受考验,这是可以(的),这是合理的。关键就是你考验的那个东西不要走形式化,而是真正地能反映出它的实质,真正反映它的实质,明白吗?

 

你比如说,这个《罗马书》说的,所谓的心里相信,口里承认就能得救。那个时候口里承认,那面临着杀头的罪,所以不是这么容易啊。那么,我们现在的党员之所以这个质量在下降,一个原因是那个时候入党是掉脑袋的,现在的入党是要升官啊。所以,我们缺少了一个这方面的一个所谓的礼仪,或者是一个形式,去验证它,最后的结果就有可能叫做鱼龙混杂,明白了吧?所以,你看到神做事这个信而受洗,原来祂背以后有这个原则在后面啊。好了,我们今天就讲完了,这要言不凡,点到为止啊。

 

学而习之

所以,《马太福音》二十二章十二节这样说,《马太福音》又记载了这么一个比喻,一个故事。然后,这主人就对他说,朋友,你到这里来怎么不穿礼服呢?那人无言可答。这里边谈到的就是婚宴,羔羊的婚宴它实际上是类比,羔羊未来,羔羊的婚宴就是我们得救以后,就是话说很有权柄的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孩子结婚,这个办婚宴,所以邀请的人没有来,然后他就从街上叫人,叫人完以后有些人来了,但是穿的不三不四的,邋里邋遢的,这样的一些人。然后,他主人就说了,你到这来怎么不穿礼服呢?那人无言以对。最后结果是什么?又把他们赶走,赶出去。

 

唉!这不又是一种好像是信了,最后又失落了吗?这不又是一个(证明)救恩一次得救永远得救是错误的了吗?那么这个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我们就让大家去考虑,所以,我们的要求是第一个,有何圣则,如何概括?第二个,如此圣则,三例解说。三例解说,用三个例子来解说。难不难呢?有点难,(对)大家(来说)有点难啊。

 

这(样的话,大家)听好,我给大家剧透一下啊。那么,我可以先从深的谈一点,然后你们不一定回答到这个程度啊。按着犹太教的礼仪,所以,解经家有这样的解释,有这样的解释,不是完全的,我就告诉大家有这样的解释,就是犹太人的婚礼是非常隆重,《马太福音》(就是写给犹太人的),还有耶稣基督本身他就是以犹太人的身份来的。所以,他说的一些话都必须有犹太当时的所谓的语境,这就叫“语境关联”。

 

原来犹太人这个语境不能从简单讲,必须从犹太的更广大的传统来看,就是犹太人参加人婚礼的时候,他必须要找一些正装。我们现在也是希望体面一点,你不能够穿着拖鞋,穿着大裤衩就去了,不能是这样,你总是要穿的正装一点。但是犹太人的正装,还有一些特点,就是对于主人请的客人,一般他会给你预备了白袍,白色的麻衣,白色的衣服,白色的袍子,穿上,这是我阅读解经的一些书了解到(的),就是他给你都准备好了。所以,当邀请你来,无论你穿的怎么样,你要披带这个袍子,然后进去。所以,(对)这个主人来讲,他不是简单地说你怎么穿的,你的衣服穿的不三不四,它这里边按着犹太人的习俗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我为你预备的一个尊贵的那个白色的袍,洁白的袍子,你为什么不穿?我都给你摆在那里,你为什么不穿?你不三不四地到我这来,羞辱你自己,也羞辱我的人,砸我的场子,所以给我滚蛋。他有这样的意思。

 

所以,这样就跟我们说,我们来到神面前是披戴了基督的义袍,披戴基督这个很关键,就是基督就是你的义袍。所以,你来了,你不穿礼服就等于什么呢?你不待见耶稣基督,耶稣基督不是你的主,你没有披戴祂,你以一个罪人的身份来到我义人的家庭里参加婚礼,这个意思啊。好,所以,他不是简单地苛求于你,让你穿的好一点,不是这样。如果简单穿好一点,到底什么才能达到标准?实际上他已经给你准备了一个标准,这样(的)东西。所以,(被问到)这些(时,他)无言以对,无言可答,他惭愧,他无言可答。如果他穿的是他自己认为(可以赴宴)的,(他会说,)我觉得我这个挺可以啦,怎么怎么样。实际上这里边有一个潜台词,就是犹太人的客人,他都有一个统一的白色的一个东西。所以,你会看到《启示录》当中二十四个长老都穿的洁白的,包括祭司也穿的洁白的,白色的细麻衣,都是这样。所以,白色对基督教是很重要的一个颜色啊。

 

那么,我把这个告诉大家了,大家就清楚了。那么这个意思,这个圣则,神的这个圣则,(王)邀请你来加入他的太子(的)婚礼,就是说没有把你当外人,已经接纳你了,这个时候他有要求,你就看圣则是这样的。然后,你这样的一个圣则能不能够指导你的一些实践?包括你对历史的一些事件、现实的一些概念、未来的一些情况,你都可以举。所以,三例解说可以说海阔天空啊,你可以在各个方面去类比,去触类旁通,去举一反三,你可以看到各个方面,你可以举一些例子,一些成语,一些总结出来的格言,一些具体的历史的史实的得失啊,为什么得?为什么失?你就可以用这个原则去(看)透,它不限。

 

所以,我说最后这一讲是最自由的一讲,是放飞的一讲,可以说是你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我们叫做什么呢啊?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一讲,希望大家喜欢,希望大家能找到感觉,哇,太有趣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智慧就连升三级。你在你儿女面前的话,你就变成了一个智者。以后你的孩子再说,妈妈,闭嘴吧,你不要说了,你一说就那些东西,你如果掌握了这个“己”、“境”、“髓”的“髓”,你的丈夫也好,你的父母也好,你的儿女也好,(会说,)哟,妈妈你怎么?你哪儿来的智慧?你、你、你怎么?你这哪儿来的角度?你怎么这么看这些问题啊?哇,太厉害了!太生猛了!(你的智慧)就会长成这样啊。好,我们今天讲到这里,over

最后修改: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