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期三三查经培训

第9讲《躬身入局》

20241210

 

提后3:16-17

好,我们今天就进入了尾声,但是尾声却是一个精彩的部分,所以,我们要拿出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这样的精神来,把这个最后的学好。我们现在是倒数第二课,近在咫尺,胜利在望啊。我们这一课叫“躬身入局”。我们首先看(它)的定位,(在看定位之前,)我们先看一下它的这个很重要的一个原则。所以,《圣经》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这一节经文概括了一个很重要的(圣则)。什么圣则呢?就是《圣经》的超越的神的旨意,不仅是(《圣经》)背后(的)神是永活的,而且祂的眼光、祂的能力都在关注,同时祂所定的原则都有效。所以,两千年前、三千年前对以色列人、对犹太人,无论是旧约、新约处境属神的旨意到今天依然有效。所以,我们一定要透过对当时文本的针对性的解读,然后找出背后的永恒不变的神的旨意,然后再应用到我们现在。这就叫做“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过去属神的人,今天、现在、未来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啊。

 

内容定位

那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定位,我们已经学了“针对”——“奇”、“反”、“辨”,“绝对”——“真”、“父”、“主”,我们上一讲,实际上一讲就搞完了“真”、“父”、“主”。然后,我们这一讲呢,讲“己”、“境”、“髓”(之中的前两点)。我们这一讲,把“己”和“境”谈完,两点谈一课,叫做并两点于一役, 一课我们讲两点。(“绝对”的三个小点)叫“己”、“境”、“髓”(之中的前两点)。“己”是什么意思呢?与我何干以正己,就是两千年、三千年(过去了),神的话跟我有什么关系,它(的意思)不是犹太人跟我有什么关系,或当时的场景跟我有什么关系,而是神的那个超越的旨意,超越时空的旨意,历久常新的放之四海而皆知的一个超越者,在对于被造的时空下的人类依然有效,所以那个时候的原则、教义和真相对我们有什么意义?我们怎么去归正自己?这就叫做“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这叫“归正”、“教导人学义”。

 

那么“处境”呢?处境关联以免疫。为什么要有“境”?“境”的意思就是我们现在的处境和两千、三千年前的旧约、新约的处境有什么样的相似性。你说,这都变太多了,语言、民族、文化、政治、经济、地理都变了,那到底有没有关联呢?我可以告诉大家,看似是没有关联,它实际上、本质上有关联,看似本质上有关联,但是表面上又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要找到它本质的相似性,然后带出我们要对这个犯罪的,不义的,所谓“奇”和“反”的反面的东西,带出我们的免疫力,自觉的免疫力,这就是“以免疫”,“以免疫”的意思就是我们不做温水当中的青蛙,我们要出污泥而不染啊。这个污泥和两千年前的污泥看似是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污泥,有的是淤泥,有的是沙土泥等等,但实际上它的本质是一样的,这就叫“处境关联”嗯。

 

然后,接下来“举一反三”,举一反三以通理,举一反三达到了一通百通啊,(就是)这个举一反三的这样的作用。(“绝对”的第一个小点)叫做与我何干以正己,叫“己”。“境”呢,处境关联以免疫。“髓”呢,叫举一反三以通理,就是通达、贯通、融会贯通这个意思。所以,这是“活出神采”,叫应用神学。(这)叫应用神学,活出神采啊。好,我们今天进入这两个,一个是“己”,“己”就是与我何干?”,“关联”,处境关联呢,就是这个叫做什么呢,叫做“沧海桑田?”,或者说是不是有巨变啊,我们看一看,(两个)都打着问号啊。

 

悖真而伪(古今真伪图)

然后,我们看一下。先看一个这个,这是“古”和“今”,这条线代表着时间轴,同时也代表着一个盖子,它的底下就是时空界,被造的时空界,它的以上面就是超越的时空界,所以,我们说超越的是“真”,这个“真”呢它是广义的“真”,(一般情况下的)这个“真”,你可以理解成,狭义的真相的“真”,就是“真”、“父”、“主”的“真”。但是这里边的这个“真”,代表着“真”、“父”、“主”的所谓的“绝对”叫做“针对”、“绝对”、“比对”中的“绝对”啊。所以,这个“真”有两个,狭义的“真”,就是“真”、“父”、“主”的“真”,它还有广义的“真”,是属灵的真相,也包括父的心意,还有主里边的预备以及属灵的原则。那么,被造的时空界,形而下(的,在图中的虚线轴以下,虚线轴以上的)这是形而上的,超越时空的。(虚线轴以下的)这是形而下的,在时空里边,这边是我们今人,这边是古人,圣经所针对的人。

 

所以,你会发现,出现这样的一个本质。所以,这张图,大家看似简单(但又)很经典,看似经典又很简单。它是什么呢?嗯,它是这样的,就是古人和今人虽然大不相同,无论是长相、语言,还是文化,但是他们灵眼瞎了,肉体凡胎,所以看不到真相,所以他们人为,就是凭着血气任意而为。过去是以民族、家族为中心,现在是以自我为中心,个体为中心,都是凭着血气,在犯罪的基础上,带出了一个具有罪感的、被罪所玷污的人本主义文化。无论是东方文化、佛教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总而言之,没有神在他们中间,没有神的真相在他们中间,没有神的启示在他们中间,这就叫做“伪”。

 

所以,人只能是“伪”,就是伪者,人为也。靠什么呢?靠罪人的本性,围绕着自我中心,带着本能的欲望去做,这叫做“作”(zuō。这个不是“作”(zuò)是“作”(zuō),是凭着血气做事,就叫做“作”(zuō)。所以,你看,虽然是跨越古今,它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只是形式上不同,本质上是相似的。它的本质上的相同点就是都是违背天道,违背真相,违背真理,违背神的旨意、神的作为,都是这样。我们以前叫做替天行道,现在这边叫逆天行道,这样。

 

西1:28】(诸般的智慧)(“己”)

所以,这样我们先来看一节经文,《歌罗西书》一章二十八节,我们传扬祂,是用诸般的智慧,劝诫各人、教导个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后面这句话应该翻译是,要把各人在基督里使他们成为完全的状态,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所以,没有“神”这个词,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完全的人,(人)被罪玷污以后等于是不仅仅是分别为圣,而且要成圣,这样。那么我们就先关注这第一段,“我们传扬祂,是用诸般的智慧”,就是说很多的、所有的智慧,就是把神给人的一种特殊的认知力发展到极致。

 

所以,我们说,如果当时《歌罗西书》里的保罗,神透过保罗要传递这个信息,那(所传递的信息)就是,当时的人所用的智慧还不够,第一个,(他们所用的)不是神所给他们智慧,是人间的智慧,不是神给他们智慧。同时,(他们所用的)也不是综合的智慧,而是比较单调的、固执的、肤浅的,或者是僵硬的、机械的、教条的智慧。总的来讲,还不够,所以,这里边说用诸般的智慧,这里边到底是,它的重点是“诸般的智慧”(中的“诸般”还是“智慧”),是指不够呢,还是不智慧呢,这一点我们就不好说,如果(回到)原文(的情景,假设)我们在保罗身边,听保罗说,(如果他说)你们要用“诸般”的智慧,那就是要多种多样的智慧。如果(保罗)说,你们要(用)诸般的“智慧”,这里边就强调智慧。

 

但是,我们根据一般的语法,我们知道要强调“智慧”,因为“智慧”是主词,“诸般的”是形容“智慧”。所以,在你(对保罗的)那个语气你已经不知道的时候,你首先按着通理来,就是它用“诸般”来形容“智慧”。所以,落脚点是“智慧”,那就意味着当时《歌罗西书》所谈的教会也好,传道人也好,他还是没有特别的智慧。

 

这样呢,我们就带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东西就叫做“智慧”,所以我们这里边要跟大家谈一下这个“智慧”。这个“智慧”叫σοφα(音译{sof-ee'-ah},又叫σοφή(音译索菲),σοφή派就是智慧派。σοφα(音译{sof-ee'-ah}(有)σοφς(音译{sof-os'})这样的一个词根。英文有sapient,就是智慧的人。sophisticated就是说很复杂很有城府的人,也是(用了“智慧”)这个词的字根。sophisticated就是很有城府。这个人很有谋略,叫sophisticated都是这个意思。

 

那么,这个“智慧”的原文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所以我们查一下这个原文的字根,原来的这个智慧在希腊文当中是指熟练有经验,英语最好的(翻译)叫做experienced,就是老练,老道,就是保罗所说的老练,达到老练,老练才不至于羞愧啊。老练就是(一个人)他是有体验性的、一手的智慧,就比如说游泳,他不是简单的书本上(的智慧),也不是一般的教练(的智慧),他是游泳健将,所以他(是)亲自的体验过(的)教练。所以,他一看这孩子游泳,就说,你那手不对,换气不对,压胸不对,抬头不对,这打腿不对,他一眼就看出来。所以,这个智慧又给我们看到那个φρονω(音译{fron-eh'-o})。φρονω(音译{fron-eh'-o}还记得吗?我们说的“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的)那个“心”就是那个词,就是在理性界和现实界交界的那个地方,它能带出一个特殊的智慧,所以这个智慧也是指具有多方面经验的这样的一个老练的智慧。

 

(如果)是这样,那就意味着什么呢?诸般的智慧,也就是说你要聚精会神,然后你要就好像专家会诊怎样用多角度、多维度,像这个所谓的行走的书架啊。行走书架是谁啊?查理·芒格啊。查理·芒格就是他是用好多维度,据说是一百个维度,有的人说是二十五个维度,有人说一百个维毒。他从一百个学科当中看待一个问题,当然他就从多视(角多侧)面,横看成岭,侧看成峰,各个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就叫做用诸般的智慧,那(结果)就(是),他就带出了解答。

 

所以,今天我们《小人物大故事》也有人问,就是,我想服侍主等等怎么样,但是不知道该怎么样啊。实际上我们这里边就是应该用这个诸般的智慧,就是一个人,无论是知识分子、专业人,还是什么什么,他要想传福音必须要具备这个诸般(的)智慧,也就是说他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是定制化的。(他与传福音的对象)两个人(在接触的时候,他会带出,)就是,此时此刻我用神的道,神的多方面的教义针对你,对症下药,就好像一个会诊,就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中医看你的面相、诊相、舌相,一看就知道你(的)这个问题,所以,他一说(出来,听的)这(个)人(就)大惊失色,(听的人只能说,)对,我就这个问题。所以,没有道理(听的这个人)他不被神所吸引,这就叫做福音的大能,这叫诸般的智慧。

 

然后,你有了这个诸般的智慧,实际上它的原文的意思你要浸泡到这个智慧里,它用的是in,也就是那个ν(音译{en}。一个属神的人在传扬神的话,你要浸泡在神的智慧当中,你要浸泡在这个福音的智慧当中,然后这个时候再去劝诫人,然后教导人。这不是简单的形式、仪式,或者是机械的,照本宣科的,不是那样人云亦云的,而是活灵活现(地)教导人,然后要把一个人在基督里让他完全。如果你没有诸般的智慧,没有浸泡在智慧里面,所以你带人(信主的时候,你劝对方,)决志吧,决志吧,(他一接受,你就哈利路亚,决志祷告完了,两个人都从那个状态)出来就完了,然后过后就完了,因为你没有进一步把生命带到丰盛的那样的经验、那样的看见、那样的智慧。这就是(把)各人带到基督里。

 

正己有法

所以,我们接下来我们又用了我们的老本行,就是一图(五得),一图解决。那我们来看一下啊。这(个背景画)里边就是保罗,话说保罗他可能在哥林多,也可能在以弗所,也可能在加拉太,也可能在哪,或者是在雅典的这个所谓的希腊的城邦的那种柏拉图学院,跟这些知识分子在辩论,在谈。所以,保罗就是用诸般的智慧,(他好像在说,)你看,有一位神,未知的神,这位神怎么怎么样。保罗似乎在谈这个问题。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这里边我们叫“正己有法”。“正己”,这不是归正自己吗,归正自己有法,怎么归正呢?我们再次用这个四棱锥图。所以,我们这里边谈的是一位主,这是一个实际,一个存在的主,一个救主,救主已经显明,救恩,救主。然后,怎么样呢?我们与祂契合、相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是浸泡在真葡萄树里,我们是长在真葡萄树里。


我们与基督是一种活的生命的团聚,这就叫在基督里,这叫“契”,或者叫“交”,交往,“交”,相交。那还有一种人他是与基督实际上是疏离的,也就是说他更多的是被教育、被(要求)模仿,或者是要你去模仿,我这样做,你就这样做,实际上它是很僵硬的、很激进,它不能够把一个活灵活现的一个主、救恩带到一个罪人的生命中,所以这就是这里边的一个真相啊。既然是主,是救主,已经显明了,或者活灵活现,所以你要跟祂相交,你要相交才能支取祂的真相,支取祂的智慧,你只有在这种智慧当中,你才能指出罪人的问题。所以,接下来这个“疏”它是陷入了人本,这个“人”的意思就是个人主义、人本主义或者是什么主义,就是现在他没有与救主超越者相交。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现在,我们今天讲的就是这个小人,这个小人头就代表着所谓的“比对”,所以,比对我们现在传福音是怎么传啊?如果保罗那个时候告诉我们是在与神交往,浸泡在一个与主交往的真相当中,然后我们自然可以带出洞见,带出去(智慧)。而且这个智慧是非常非常地真实、厉害的。那我们说“三省吾身”,这个大家记住,这个“三省吾身”很容易记,三省吾身,第一个悖乎真,第二个近乎奇,第三个类乎反。什么叫悖乎真呢?你就是按着这三对矛盾,一个是跟主、跟真相来比较,一个是跟“反”来比较(,一个是跟“奇”比较)。那(对于)这个(经文)来讲它的“真”是救主跟我们建立起一个以马内利的,或者叫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真实的生命相交的关系。

 

所以,你是不是相信、进入这种相交?你知道不知道所有的智慧是从这位真实的主那儿来?而不是人间的智慧啊?无论是你思辨得来的、哲学得来的,还是体验得来,都不是(这里谈的“智慧”而是)人间智慧,这是必须你跟主体验,你体验与主相交得来的,(这是经文的)这个“真”,你是不是知道这个“真”、进入这个“真”、依靠这个“真”?“近乎奇”就是你在传福音的时候,是不是在浸泡在这个真相这个关系当中?然后你再去有很多的对症下药的东西,这叫智慧。“类乎反”就是你是不是在对这个关系其实是无所谓的,更多的是接受了这个福音法,那个福音法,这个宣教法,那个宣教法这样的一些东西,你走的更多的是机械的、形式主义的东西。那如果(是)形式主义的东西,效果会打折扣的,不是不可以,效果会打折扣的啊。所以,(这就是)“类于反”。这就是我们给大家分解(的)这个,看似简单,其实有点难度,看似有难度,其实破解起来很简单。

 

当局者迷

那接下来我们就给大家进入第二个方面,就是处境关联。处境关联也就是“境”,环境的意思,eco的意思,场景的意思,就是我们现在的场景和过去(的)场景类比。这个背景是什么呢?背景是大染房啊。有个电视剧叫《大染房》,唉,非常好看。这就是一个布,我们就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染成红的就是红的,黄就是黄的,条的就是条的,一次(浸染就有了)色彩,这就是)大染坊,我们人从一出生开始我们就进入一个大染缸,这是一种所谓的文化基因,我们从语言到思维,到观念,其实一出来就是大染缸,而这个大染缸很遗憾,它是罪人导致的,也就是脱离了神。所以,我们的孩子从第一天起其实就接受污染,属灵的污染,等到我们长大的时候,其实污染已经很严重了,就好像生活在雾霾下,或生活在矿井里,那个矽肺,幼小的、娇嫩的、粉红色的肺,从一开始就(在被污染的环境中)呼吸,它就慢慢地积累一些特殊的一些毒素,一些东西,所以到长大了,有矽肺或者是被烟熏火燎的。你看抽烟,尼古丁把肺弄得非常可怕。

 

我们人的思维,我们人的精神也是这样。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现在的信主实际上很大程度,有的是半路出家,有的虽然从小信主,但是都浸泡在世俗当中。比如说有一些传统的福音化地区,像美国、欧洲,像中国的温州、福建那些老福音化地区,你会发现他们几代基督徒以后,他们虽然说我是基督徒,我爷爷奶奶,我的太爷爷都是基督徒等,但是你会发现他们的为人处事、谈话,还有尤其是做生意赚钱,基本上都是浸泡在世俗里,没有分辨能力,这就叫做什么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我们要想活出神采,把真相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必须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有一个元认知,就是我们跳出来看看我们的环境到底本质是什么货色,同时这个货色一定感染了我们属灵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里边感染到什么程度,我们自己的真相又是什么货色?这就叫做自我省察。一个罪人信主,如果没有一个自我省察,你是很难认识你是罪人,(很难认识)你需要(主耶稣基督)这位医生,也就是说你很难进入虚心的人、哀恸的人、清心的人、饥渴慕义的人。因为你不知道你现在什么状况。

 

6:5

所以,我们今天要进入(的)第二点,叫“己”、“境”、“髓”的“境”,我们要分解一下我们的环境。《以赛亚书》说什么呢,那时我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以赛亚先知可以说从小就是分别为圣,他既有非常尊贵的家庭背景,很可能也出自一个祭司家族,这样的一个人应该说是从小根正苗红,但是他亲眼见到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以后,他怎么样呢?祸哉!我以前认为我自己怎么样,但是我见到了这位又真又活(的)真神的时候,(我完全改变了之前对自己的看法。)

 

就是亚当还没有犯罪前,在伊甸园里应该经历的那些事,但是亚当还没有完全开放,那个时候罪还没有污染整个文化。那么《以赛亚书》实际上已经受到了人类罪的污染,形成了一种罪的制度。不是(有)制度经济学吗?今年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就是谈制度经济学。这个制度本身就有罪,就像雾霾一样,所以当他看到耶和华圣洁的时候,祸哉,祸哉,我灭亡了,我太不堪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你看,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就是制度,就是环境,以至于我本身也嘴唇不洁。吞云吐雾,大家都是二手烟,你污染我,我污染你,最后整个的吸烟使那种尼古丁的浓度是越来越高,所以生存到那儿的孩子有祸了,就是亚当刚刚犯罪以后赶出伊甸园那个时候实际上还好,因为亚当夏娃亲自见过这位真神。可是到了该隐,到了七世孙,所谓的拉麦,甚至到了塞特的时候,已经不及亚伯了,已经不及他哥哥了。这就是所谓的“一代不如一代”,因为有二手烟的原因,就是相互地干扰。

 

大家明白了吧?所以,我们现在莫想就是你现在可以说我就是天生高洁,分别为圣,靠着我自己我就可以回到神那里。不可以的!你太高看自己,你太自恋了,同时你也太轻看神了,因为神是活的,而且是圣洁的。即使是你的道德不错,但是不等于说,你可以为一个有圣洁排异系统的,有圣洁的洁净系统的神(所)能够接纳。就好像换肾一样,不等于你是一个健康的心脏,你就可以为人体所接受,因为人体是非常精致的,非常圣洁而挑剔,非常严苛的。所以,这样我们特别要明白,我们实际上是很难靠着自己回到神那里面,除非神的免疫系统,你可以让免疫系统接纳你,那就是要有一次洁净,purify,所以这个洁净需要什么呢?需要血!古代的时候就需要动物的一个献祭作为预表,而新约就需要宝血的遮盖。什么是宝血?什么遮盖呢?遮盖以后,我们就有了神圣生命可以(被神)接纳了,神的生命的免疫系统,圣洁的免疫系统,就可以接纳我。因为有宝血,宝血是什么?是基督宝血,圣洁本来是出于神,最终又归于神,所以我们披戴宝血以后,免疫系统就可以接纳我们。所以,我们不仅要把它看成一个道理,更主要的(是)看成一个生命系统,这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们来看,因为我们住在不洁的这样的一种环境当中,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温水中的青蛙,不知不觉地就受到感染。所以,你想成圣,如果你不了解这个环境对于(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你是很难成圣的。第二个(图)就是发酵,酵母,就是警惕法利赛人的酵,就是新酒不能装在旧皮囊里,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主耶稣基督告诉我们(的)这些东西都(是)要告诉我们,你要警醒环境对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否则的话,你是很难真正地站立的,这叫“当局者迷”,就是我们说一种处境关联的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这个处境关联(让我们看见),我们犯罪常常是莫名其妙的,不知不觉地就犯罪,因为你生活在嘴唇不洁的人中,一个罪的制度之下。

 

沧桑未改

所以,这样看来,时过境迁,我们是不是时过境迁?打个问号。我们说,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就像这背景一样,蛮有沧桑的感觉,但是唯一没变,唯一没变的(是)依然悖逆真神,悖逆天理,所以,这是人本,这是悖神,人本就是背悖神,悖神就是人本,所以,一个字,叫“逆”。所以,沧海桑田都变了,唯一的本质的没变,就是我们都任意而行,都以为自我为中心,私欲为中心,所以是逆天的。逆天,不是替天行道,是胡作!替天行道和逆天胡作,到底哪个是圣经的教导?后者是!人如果没有神的真正的怜悯和帮助和接纳,人是不可能,一个罪人是不可能替天行道(的),只能是逆天胡作。

 

【西1:28】(诸般的智慧)(“境”)

所以,躬身入局,接下来我们就谈这两个了,一个是你明白了这个“己”,“己”、“境”、“髓”(的)“己”,就是与我何干,同时又知道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背景是什么呢?背景是灯塔,叫作盐作光,你不仅要站立得稳,而且还能穿云破雾,驱散黑暗。所以,我们再来看这节经文,我们传扬祂是用诸般的智慧,劝诫个人,教导个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我们还是谈重点,还是“诸般的智慧”。那当时保罗所担心的是什么呢?是你们没有用与神相交的智慧,那些一手的智慧,你们用的是希腊人的智慧、理性的智慧,甚至是一些异端的智慧,包括一些异教邪说,像诺斯底主义这样,你用这些东西,人间的智慧去劝诫人,教导人,越劝,叫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越劝离神越远,也就不大可能把人在基督里成全他。

 

所以我们给大家看啊,当时保罗所面对的是希腊文化,这个就是哲学的宫殿,这是拉斐尔的名画,你看这里边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可以说当时都是人间龙凤,人间的这个精华,这样的一批人,从所谓的柏拉图,然后到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这个就是苏格拉底,这些人。所以当时的人信了主以后传福音,可能莫名其妙潜移默化地就会用希腊的一些思想、一些哲学去劝勉,你要信,你要……比如说,等等,这样讲,对吧?所以,潜移默化地,你可能就用人的世间小学,而不是用神的智慧。

 

那么,今天我们传福音,可能我们没有(用哲学)传,告别了柏拉图,告别了苏格拉底,但是我们却用人间的另外的智慧,比如说,商业智慧、市场经济、民主选举、个人人权、隐私不变,“风雨可以进国王不可以进”的私有制,我们可以莫名其妙地,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套以个人(为中心,)高扬个人的理性、主权、隐私,还有各方面(的)东西,来代替神,与神的相交的智慧,然后去劝诫、去教导。你会发现虽然现在的世俗文化和当时的古典的希腊文化大相径庭,但是它本质上都是人的胡作,都是人的作为,人本主义的东西,这个都不是保罗所说的“用诸般的智慧”,而(保罗所说的“用诸般的智慧”的)那个智慧是与神相交所带出的智慧。所以,那个智慧应该是这个智慧,就是在基督面前与神相交的智慧,带出的是被提到三层天带出的使徒的教训,所以我们的信仰建立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所以你必须透过这些教训,然后跟耶稣有真实的交往,神希望我们是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下然后传福音,我们传扬祂的救恩。

 

当今模因

那么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现代人的模因,我们叫模因,叫文化基因,又叫模因,文化基因,我们现在有生理基因,还有文化基因,文化基因有哪几个呢?我们说最主要的文化基因就是ego,就是什么?就是个人。第二个,实际上在个人基础上围绕着个人,它就自然衍生出一般等价物,也就是货币,就谓(之为)钱财,钱是保证个人,个人为此也追求钱,两个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最后异化,所以人就变成了钱的奴隶和追求钱的动物这样的东西,所以叫“拜金主义”。再有一个,叫做“民族主义”,你看这是星条旗,这是你自己,然后接下来日本的,然后这(是)俄罗斯的等等这样的旗子,所以,这叫民族主义。所以,我们没有谈其他的,比如说理性主义等等,基本上我们概括了现在的核心的三大主义。当今文化基因,就(是)模因,也就是你生活在今天的话,你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中国人一定会说中国话,你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些文化基因的影响。

 

所以,当你归主以后,分别为圣以后,你的更新,你的结出圣灵的果子,你带出真葡萄树上的果子的时候,你就必须面对这些基因对你的影响,潜移默化的影响,否则(的)话,你犯错了,你都不知道怎么犯错,你犯错以后还觉得我没错,现在是普世价值,我们高扬个人主权,我们高扬个人隐私,我们高扬夫妻相互独立,我们高扬女权运动,把女权又带到夫妻里边,我们夫妻要分账户,你干多少我干多少,我们工作的时候要算量,你刷碗,我铺床,你扫地,我擦地,这样的,最后斤斤计较,那最后就变成了最后你越高扬(这些),好像是世界文明越比以前文明,但是离婚率是一个铁的数字,离婚率最后是高居不下,百分之三十、四十,甚至五十。那你说那也要,这要有人的尊严等等等。但是你真的有尊严吗?你离了婚以后真有尊严吗?然后你离了婚以后,你的煎熬,你自己的那种固影自怜,你真正的你得到幸福了吗?

 

所以,以前有一个,上个世纪初期有一个叫做叫《玩偶之家》(的话剧),是Ibsen(易卜生)的一个(主人公)叫Nora(娜拉)(的)这样的一个话剧。但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啊?这个Nora(娜拉)走了以后多半又乖乖地回来,因为她出去以后很可能是感觉更加地难过,更加痛苦,更加地难以适应,所以,她只能(回来,她也发现),还是回来的好,这(个道理最后她)也知道(了)。所以,我们也是这样,我们看了多少就像尹锡悦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事)。但是我们很多离婚的,就是冲冠一怒,然后走离婚的道路,最后的结果其实人类的福祉损害殆尽。所以我们要警醒,我们警醒,我们都浸泡在这三个很重要的、悖天的、逆天的这个遗传当中,以自我为中心,追求金钱,然后,民族主义,不是国度主义,是民族主义啊。所以今天的打仗,你看就是透着文明和民族之间的这样的冲突,无论是乌克兰也好,还是叙利亚也好,还是现在的黎巴嫩也好,这都是基本上都是这样,还有中美现在的这种较量。

 

学而习之

最后,我们的给大家的作业,诶,还是这节?对!三三制查经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就一节经文,我们行注目礼,我们给它挖掘它的精意,最后你会发现很可能以前你都白读了,就是你读的根本就没有进入,没有读懂,也没有深挖。所以,我们今天就告诉大家这个方法的特点,就是一节经文我们可以带出很多的东西。所以,这样我们作业是这样,《歌罗西书》一章二十八节,我们传扬他,是用诸般的智慧,劝诫各人,教导(各人),这里边有好多“各人”,三个“各人”,劝诫各人,教导各人,然后再把各人什么样呢?在基督里以完全的状态献上。

 

所以,我们给大家的要求是,第一问,一图示意,你可以用三角形,也可以用四棱锥,就是底下的那个你可以有,可以没有。一图示意,有的话就是做一个辅助线,没有的话也无所谓,但是,“奇”、“反”、“真”你要有,“奇”、“反”、“真”那个“真”就不再涉及到“父”和“主”了,你带出真相,那个“父”和“主”就很容易了啊。我们就要求大家就是把真相带出来,好找“奇”、“反”、“真”。你说,我有个“假”,也可以。三省乎己!再一点就是你现在你对“真”是悖乎真吗?类乎反吗?还是这个近乎奇啊?

 

然后,接下来第二问叫做,身处今世,现在,可辨污泥?可辨污泥,就是你在今天,犹太人当时所犯的罪有他的处境分辨,我们处境分辨就是告诉他,那个当时的环境,有可能造成犹太人集体性的犯罪,或者就是无一幸免,都会出现一些或多或少的质疑,比如因行为称义等等。但是,我们今天身处今天,我们,你知道不知道你身边的淤泥是什么,污泥是什么,你可能都成个小泥猴了,你还不知道,你还在镜子面前臭美,在灵里边,在属灵方面你是一个小泥猴、活泥猴,但是在镜子面前你可能是一个帅哥靓女,你可能帅气,用的这个化妆品都好得不得了,但实际上你属灵上却是个小泥猴啊。所以,身处今世,可辨污泥?那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over。好的。
最后修改: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