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期第三课文字版

 

弟兄姊妹:欢迎大家继续回来学习三三制查经法。我们今天将开始新的一讲,第三讲,题目是字斟句酌”。“字斟句酌”很显然要进入三三制查经法第一个“对”,也就是“针对”的“分辨”部分。我们已经学过了前两个要点,那就是“奇”与“反”,剩下“辨”这个要点。“辨”是释经学当中最关键的部分,也是三三制查经法的核心部分,也是难点部分。我们这一讲,将谈“字义的溯源”,我们重点谈语义、字义的溯源和名词的属格。首先给大家一个全局的概况,一个内容的定位。我们已经知道三三制查经法,要想解对《圣经》必须做到三个“对”,那就是“针对”、“绝对”和“比对”。“针对”当中我们谈到了三个要点,那就是“奇”,那就是“反”和今天要谈的“辨”。

让我们先看两个例子。上面这两幅图是生活在水域当中的两种动物。那么如何称呼他们,如何给他们起一个恰当的名字呢?这是神托付给人类祖先的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同时也赋予了人类一个很重要的能力。那么人类在命名与自己生活在不同的一个领域当中的动植物和其他事物的时候,我们会发展出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个原则,那就是类比的原则。通过类比,我们找到相似性。因为陆域上的生存的一些动植物和事物,我们可以感受,我们首先给它们命名。然后在其他领域,包括水域、包括空中的一些动植物,我们则用类比的原则找到它们的相关性。所以左边的这个动物叫海马,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为什么叫海马呢?很显然我们不用研究,也不用询问,我们就能够发现这样的命名法带有直观性,带有一个非常生动的一个有趣的这样的一种合理性。那就是它的头部和嘴部很像陆生动物马,尽管它们的体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因为它们的头部嘴部的相似性,我们认为这样的命名,它带有非常有趣的,而且传神的,甚至让人拍案叫绝的这样的一个效果。

那么右边的这个动物,它叫海象。大家一看便知,一听便知。为什么呢?是因为它有两个呲出的牙,很像大象呲出两个牙,尤其是那个公象呲出的牙,所以我们管这样动物叫海象的时候,前面加一个“海”,是因为它们生活在水域海洋当中,要加一个“象”,我们就知道这两只牙恰恰就是它被命名的最根本的根据。所以透过这种相似性,我们就带出了一个命名的很有意思的原则。可以使我们对未知的一些领域的一些存在物,我们可以相对地有一种理解,因为把握住了它们的相似性。

另一个例子,让我们看这幅剧照。这幅剧照是中国一个传统的剧目,那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中国一个经典的故事,由此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戏曲。所以这样的戏曲对于中国人来讲,我们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对于这张照片,在座的尤其是中间的这一位,他理解起来就相当难了,无论从服装到语言到曲调,跟他们的西方文化,欧美的文化都是有一个天渊之别的。所以他在没有介绍的时候,甚至有一般的翻译的时候,也是如听天书,甚至感受不到这里边有任何的一种趣味。这里面就带出了在翻译、在传递、在沟通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也是类似、类比的原则。所以坐在他右侧的周恩来总理,也就是照片的最左侧的周恩来总理就带出了他非凡的机智。所以他在翻译之前就告诉了尼克松,他说这是中国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所以尼克松听到这样的一个解释的时候,他就会心地笑了。由此他奠定了对整个这出戏的精髓、精神的理解,所以接下来再翻译,他就非常容易理解。所以请大家记住这样的命名,以这样的一种沟通的一个底层的逻辑、底层的共向、底层的原则,那就是透过类比找到相似性,然后带出翻译工作当中的一个精髓,一个桥梁,由此带出理解沟通的有效性。

这个原则其实就是神启示《圣经》的一些概念的一个原则,也是我们理解《圣经》的一个基本的原则,让我们首先看圣经的一个例子。【弗5:30】因我们是他身上的肢体(有古卷在此有“就是他的骨、他的肉”)。在这一节圣经的理解解读当中,我们就要用到这个原则。神在启示人话语当中,祂要揭示的是一个属灵的奥秘,属灵的真相,而属灵的奥秘,属灵的真相,在人犯罪以后,我们是很难接触到的。我们有限的一些理性,我们有限的一些经验,甚至我们的梦想,都很难延伸到那个灵界的领域当中。所以我们对灵界的原则,灵界的事物、灵界的背后的一些真相,我们本然的是两眼一抹黑的,我们(是)完全不能理解的。

所以《圣经》启示的很多的都是灵界的真相、灵界的过程、灵界的事实和神的心意。那么如何启示给我们呢?只能用人在人间可以接触到的事物、有限的经验、有限的知识。所以神就借着类比,也透过类比带出一个桥梁,把祂的话语启示给人间,用人的话语,用人类的语言,用人类的概念去启示灵界的事物。所以我们人类也要明白这个原则,我们是用神透过这个类比性原则所带的一些概念,我们用地上的一些有限的知识来领受这些概念,然后去领悟一些灵界的、我们不可知的、也不可触摸的、感受不到的一些属灵的真相和事实。

所以谈到了教会,谈到了教会各个肢体,我们这些人是基督身体当中的肢体,这个本身就是一个类比。我们作为祂的肢体和我们心肝脾肺肾作为我们生理方面的肉身的肢体是不同的,但是它(们)也有相似性,同时在古卷加的就是“基督的骨和祂的肉”,这很显然又是一个比喻,又是一个类比。这就是什么呢?就是把我们比喻成一个身体当中非常密切的密不可分的,而且是一种有机的生命关系,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样用“肢体”,用“骨”和“肉”来带出了教会里边我们这些得救重生的人,与主耶稣基督的一种血肉一种关系,有机的关系,生命的关系。

你看到了没有?当我们理解《圣经》的时候,我们需要这样理解。但是我们不能够简单地划等号,就是我们就是祂的骨和祂的肉,我们就是祂的一般的这种肢体,但是我们又要把握它(们)的相似性,也就是我们跟祂亲密无间,我们之间跟祂的关系是一个血与肉的关系,是一个有机的生命关系。感谢赞美主。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对这样的一个问题做一个总结了。那就是“似是而非”。我们给大家这样四句总结性的话语。一句叫“天启之语,多为类比”,接下来,“似是而非,非中有似”。那么“天启之语”就是《圣经》的话语,《圣经》启示的很多的话语实际上都关乎灵界的真相,要么是直接的,要么是间接的,就是关乎灵界的真相。所以既然谈到灵界的一些事实、灵界的一些实际、灵界存在的一些,也是灵界的客观的一种事物,所以只能用类比。为什么呢?我们人间看不到、摸不到,我们想象不到,甚至做梦也梦不到这样的一些东西。所以神在启示这个时候有一个难处,神有难处,那么对于这些灵界的事物,怎么让有限的人类的这样的智慧、理性和有限的人类的经验能够接受和理解呢?那只能用类比,就是用人之常情,人间可以触摸的一些东西加以领受,加以理解,这就是类比。所以神启示也用类比的方法。我们理解的时候也要记住这个类比的原则,否则的话就会错误。而类比原则告诉我们什么呢?那就是“似是而非“,就是有好像一致的地方,好像相同的地方,但是实际上本质又是有不同的地方,所以叫“似是而非”。就像海马一样,海马和马有没有相似的地方有传神的一种神似,但是是不是马呢?不是马,跟马真是差的有天渊之别。所以这叫“似是而非”,所以我们是基督身上的什么骨和肉有没有相似性呢?有相似性,这是生命一体的关系。

但是是不是像我们所理解的骨、肉的关系呢?又不是,所以叫“似是而非”。“非中有似”就很关键了,你明白了“似是而非”,但是你完全地给它割裂、否定,那就失去了神启示这个话语的意义,神启示既然用了类比,就一定有祂的一个美意。我们借着类比能或多或少地理解灵界的一些真相、一些传神似的一些内涵。那么我们如果因为“似是而非”把它完全泼掉了,就像泼洗澡水,连孩子一块泼掉的话,那就错了,那就失去了神启示的一个心意和一个美意了。所以,我们又要在“非”中找到它(们)的相似性,我们能够达到一种会心的一笑,透过相似性我们与神达到的一种心有灵犀的一种美好的感觉,这样我们就不会走神秘主义的东西。什么是神秘主义?就是神启示的所有的东西都不能照表面理解,都要找到它的一种不同性,这种不同性就带出了我们对神的话语基本上都没有一个定准,所以就形成了一种神秘主义,一种灵意解经,一种因人而异的,每个人都可以带出他不同的解法的那样的一个危险性。所以很多的异端是从那样的一种领受当中,那样的一种原则当中推导出来的、导致的。所以我们记住这四句话:“天启之语,多为类比。似是而非,非中有似。”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带出了沟通学当中的最核心的一个我们叫做“铁三角”的一个原则。所以这幅图一定要记住,这是现在哲学当中特别涉及到语言学沟通方面的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原则。它有三个元素构成,三个部分,一个是“实”,就是所谈的实际,所谈的实体,所谈的真相,所谈的事实。然后“示”,“示”的意思就是我们透过语言、文字甚至绘画,甚至各个方面来要传递这样一个事实。比如说你在某个地方见到了一种东西或者经历的一个过程,你要描述出来,透过语言,透过概念,透过各个方面,你要把这样的事实带出来,这就叫做“符号化”或者叫做“信息化”。然后“识”呢,“识”是你把你的经验传递出来。“识”是第三方接受了你的话语,接受(了)你传递的这些符号,这些概念,这些语言,那么他对这个实际的了解。这个中间就有进一步的一个怎么样呢?一个阻尼,一种损耗,就是从“实”到我们概念化——“示”的过程当中,本身就有一个衰减。然后从“启示”的“示”到我们达到了一种共识,达到一个知识,达到一个理解的时候,这又存在一个衰减,以至于我们第三方、第四方,接下来凡是领受你这个所谓的符号化概念——“启示”的“示”的这些人,可能对事实都有一个偏离,这就是一百个人读《哈姆雷特》,他(们)就心目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尤其是对于一些抽象的东西,对一些我们人间很难接触到的东西都会有这样的一个问题。所以这样我们就明白了神启示带出的一个原则。同时我们也要借着这个原则来尽可能地明白神启示的精意。

那么“分辨”需要分辨什么呢?分辨哪三个方面呢?具体来讲是这三个方面:一个是“字义”,你要晓得它的字义的真正含义。第二个“语境”,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上下文”,但是此处的“语境”要宽泛一些,不仅上下文,更多的还有犹太人的语境,犹太教的语境和整个中东和整个旧约方面的语境。所以,“语境”表达的更加宽泛一点。那么第三个方面呢,叫“范式”,“范式分辨”,它具有一个哲学性的含义,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我们具体讲解“范式分辨”的时候,我们再给大家详解。“字义分辨”它要达到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目的,也要找到所谓的“原指”。“原指”的意思就是,这个概念到底它原本指的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原”就是“原本”的意思,“指”就是指向的意思,也就是指向的那个事实。

刚才我们谈到了沟通的“铁三角”当中那个事实。到底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实物或者实际的过程,这叫做“原指”。“原指”呢,就是帮助我们要消解、要消除什么呢?误解。所以当我们知道这个概念原来指的是那个更加具体、深邃的一个含义的时候,怎么样呢?我们就消除了误解。因为我们经过了两千年、三千年的语义的变化,字义的变化,我们想当然地认为这个字是我们现在理解的意思,实际上不是这样。这个字的意思,字根的意思实际上是有另外的意思。所以我们透过“原指”,就要解决字义当中的误解。那么透过“语境”呢?透过“语境”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就是了解这个字义,这个概念,这段经文的“特指”。“特指”就是特殊的一个含义,而不是泛指。所以借着我们了解语境带出的对字义,对概念的特指,我们就会消除对这个概念的泛泛的理解,可能是望文生义的,可能是拍脑袋的,可能完全你是断章取义的;用你现实的处境,你现在的情感,你现在有限的知识的理解,这是错误的,以现代人的理解,都是错误的。你要回到当时的语境当中,借着语境的分辨,我们消除了泛解。同时,甚至可以带出这个语境下为什么会出现“反”这样的一种言行,它的特殊的一些语境的原因。那么借着“范式”,我们要带出“特质”。“特质”的意思就是神启示的原则、神启示的话语、神带出的做法的特殊的本质,它是与众不同的,所以我们才叫“奇”,所以借着“范式”,我们对“奇”的概念要有更加深刻的和有高度的理解。它要摆脱俗解、消除俗解,什么叫“俗解”呢?就是把神圣的语言,神圣(的)概念、神圣的含义庸俗化,也就是用罪人和世人之腹来度(duó)上帝的心思意念。所以根据范式的分辨我们带出特质,我们就解决了把圣经俗解的一个危险。

所以,这样,“分辨”我们就带出了分辨的“三要”。我们接下来,我们在“字义”要分两讲来进行,就是接下来的“字斟句酌”和接下来的“聚焦动词”我们来谈“字义”,再有“语境”一讲,“范式”一讲,一共四讲。最后给大家这样一把金钥匙。你看这把金钥匙带着三个齿,它是一把钥匙,象征着“分辨”。那么三个齿,象征着“分辨”当中有三个很关键的要素,一个是“字义”,一个是“语境”,一个是“范式”,当大家掌握了这三个方面,就掌握了“分辨”的金钥匙。掌握了金钥匙,就可以打开释经学的大门。我们的释经学就有了一个真正的一把钥匙,所以我们就可以进入神话语当中的丰富,汲取神话语当中的力量。感谢赞美主。我们这个视频就谈到这里。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为什么要字斟句酌?首先让我们看这个符号,这个符号是什么符号呢?这个符号是甲骨文的一个符号。谈到甲骨文,(它)是上古时期中国最早的文字,距今现在有多少年呢?大概有3500年,甚至更早,所以透过殷商出土的甲骨文,我们找到了中国祖先用的最早的一批文字,这批文字甚至早过孔子所看的一些文字,老子所看的一些文字。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甲骨文,也就是我们可以接触到中国的文明以及中国的文字,比孔子和老子看到的还早。这是多神奇的一件事!

所以这个甲骨文的符号象征着什么字呢?你看它的象征,一个人甩开双臂大步流星,上面是一个人好像是甩开膀子,而且大踏步地往前走。底下这个符号是“趾”,就是“脚趾”的意思,象征着脚,象征着腿,是这个意思。那么这个意思,这个符号是现代汉语当中的什么字呢?大家可以猜一猜。那这个字是什么呢?告诉大家,这个字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走”,这个形状变得比较大,那个上面那个大人甩开膀子,这个人似乎没了,但是底下你看这个脚,就是甩开双腿大踏步地走,似乎还有。这里边给我们看到,你看他甩开膀子大步流星的感觉,似乎跟现在的这个“走”字有一点含义上的一种矛盾。那么这个矛盾原来在古汉语当中是没有这样的一个矛盾的。为什么呢?因为在古汉语当中,这个符号,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谈到的这个“走”字,实际上是什么呢?是“跑”的概念。所以我们叫现在叫“走卒”,我们现在叫“走马观花”,我们现在叫“走狗”等等,都是这个意思。我们谈到了这个“跑”字和现在的“走”字,那就告诉我们这个字义随着历史的变化,它是有变迁的。古代的一个“跑”的含义,到现在变成“走”的含义。

所以这样的一个原则实际上是对世界的任何一种文字是通用的,也就是说古代字的含义随着时间的这种变迁的,它的含义有一种变迁。我们汉语当中有一个叫沧海桑田。虽然汉字变化可能没有这么大,但是它的字义的变迁是确实存在的。透过“走”我们现在迈着方步的这种“走”的概念到以前它原有的这个字义的“跑”,就深刻地生动地反映出字义随着时间变化的这样的一个事实。

接下来我们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罗3:23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这里边涉及到《圣经》的两个最重要的概念,一个是“罪”,一个是“荣耀”。那么我们首先聚焦“罪”,我们用精读圣经App,我们用它的“原文字典”和“字汇分析”,就可以查考这个“罪”的一些字源,查到这个字源当中的一个含义。什么是字源呢?就是词根,就是这个字的原来的它的最根本的含义,它的渊源,就是这个意思。那么我们当聚焦这个“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很奇妙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让我们对罪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罪的教义也有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这样的一个贯通的了解。感谢赞美主!

那么“罪”字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它的字根的含义到底如何呢?所以我们对“罪”来一个追本溯源,我们会发现在精读圣经App 当中,我们用“原文字典”和“字汇分析”,我们就会查到“罪”的字源之意,原来是“脱落致残”。什么是“脱落致残”呢?就是部分离开了整体,尤其是有机体。当一个枝条离开的大树,就像背景的这样一幅画一样,你看它的树叶,它的花朵,纷纷地落下。虽然有一句成语叫“落英缤纷”,好像是很漂亮,但是它不可能缤纷很久,很快就“落叶成泥碾作尘”了。正像秋天的枫叶虽然灿烂,但是它(们)落下来以后很快就会消解掉,就会腐朽,就会成为尘土。

所以当我们明白了“罪”的含义,原来是这个含义的时候,实际上就表明了我们人脱离了生命的本体。我们犯罪的本质实际上是我们脱离了神的生命的本源,生命的本体,所谓的生命树,所谓的得生命,所谓耶稣。他说,他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原因就是如此。我们只有回到这个生命的本源,我们的罪才真正地能被解决掉,我们才有真正的永生生命的源泉,我们才能享受永生。所以“罪”的本质原来是离开了生命的本体。那么“赎罪”也好,“救恩”也好,“义”也好,“救赎”也好,实际上就是解决脱离的部分和生命本体的关系的问题,我们与神和好回到神面前,其实就是回到祂的生命里边,回到祂的生命的本源里面,与祂重新连接,然后我们这些枝子连接在真葡萄树上,我们就得永生了。

你看到了么,这个“罪”字的字源我们破解了。我们对整个罪的本质以及救赎的本质,我们跟神的关系都迎刃而解了。我们叫“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那么所谓的“知其然”,我们查考“罪”这个词的时候,无论是英文的、中文的,甚至可以是希伯来文的,它(们)都告诉你“罪”的一个含义是什么呢?没有打中靶心,这是“罪”这个词的一般的意思、表面的意思、正常的意思,不是它的字源的意思、字根的意思,所以难中靶心。“难中靶心”的意思就是不中用了,达不到标准,不能够完成它既定的一种功能,就是这个意思。那么难中靶心,这很显然是个现象,是个结果。我们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当我们了解到罪的根源的时候,原来是部分脱离了本体,是人脱离了神,所以一个脱离了本体的部分,我们怎么才能寄期望于他能够活出原本生命的样子呢?就好像这个落叶,这个落枝,它怎么还能继续地存活呢?继续地灿烂呢?落枝怎么可能再继续地生长,继续地开花结果呢?不可能了。所以它就达不到这个生命的本然的状态,这就叫做“难中靶心”。所以我们说,难中靶心,怎么样(呢),再所难免了,因为他已经脱离了生命的本体。感谢赞美主!所以字源的分析,字源的溯源,对这个字义的本质的认识,原来会带出这么重大的意义。感谢赞美主!我们这一讲就谈到这里。

我们从《旧约》到《新约》,依次给大家把一些重要的概念的字根含义揭示出来。首先从《旧约》开始,《旧约》里当中你看这些核心的概念,它(们)的字源到底什么意思呢?“祝福源屈膝”这就形象地刻画出我们要领受神的赐福。神要赐福我们,我们必须屈膝,反映出我们在神面前的基本的态度,以及神喜悦悦纳我们的态度,愿意赐福给我们一个基本的形状。

笫二就是“诅咒”,“咒诅”和“诅咒”它(们)的字根的含义原是“唾弃”的意思。当神诅咒某个民族的时候,就是神唾弃(它)的时候。“唾弃”,你看都很生动,无论是“屈膝”,无论“唾弃”,就把一些很抽象的概念,像“祝福”啊,像“诅咒”啊都给我们看到一个很生动的画面。这就是词源学、字源学的一个特殊性。它从一种生动然后到抽象,从一个具体然后到一种抽象,这就是字源学给我们带出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信息。

第三段是“荣耀”,荣耀”希伯来文的原义是“重量”的意思。它的字根含义是“重量”,所以神是荣耀的神,那就是神是极具分量的一个神。我们常常现在还用这样的一种概念和类比,那就是这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这是“一个很有分量的人”,就是这个意思。“一个很有分量的人”不仅仅说他很有丰富的内涵,也是代表出他很有权柄和权势。

第四个那就是“恩典”,“恩典源营地”。你设想到在中东巴勒斯坦,那是一个沙漠的、历代干旱的地带,当一个人经过一天的行程,口干舌燥在烈日炎炎下行走了一天,突然间遇到了一个营地,那是什么样的一种感受?当然他要借宿,他希望能喝点水,他要打打尖。所以这个时候在古代的中东的民族,尤其是游牧民族,他们就带出了一个非常奇特的一种传统,就是接纳远人。任何远行的人遇到营地,他们一般都要留宿,都要给他吃喝的。所以当“恩典”的原文是“营地”的时候,实际上就给我们感觉到一种叫做“宾至如归”的感觉。所以神给我们恩典实际上就是给我们一个家一样的温暖,所以我们最终领受救恩的恩典,就是神把我们带回到祂自己的家里面,成为祂的儿女。

第五个概念,“正义源直行”,“正义”的字根含义是走直线,不走弯路,不走歧途的意思。所以一个正义的人就是走在神给他设定的康庄大道上。然后“邪恶”,“邪恶”是“走迷”(的)意思,就是走入歧途的意思。所以“邪恶”也很生动,就是不是按着神给我们设定的路线走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走迷,“走迷”其实在属灵上就是“邪恶”。这是《旧约》当中给大家列出的几个基要概念。

那么我们再看《新约》。《新约》当中的“平安”源于什么?源于“连结”的意思。“连结”是什么呢?就是人与人,人与其他的一些很重要的资源的连接;当我们有连结了,就平安了。当我们人与神连结,这个真正的百善的源头、重光之父连接在一起,生命的本源连结在一起我们就真平安了。所以我们人也是这样,在外面我们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我们真正感受平安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一个关系和谐,在一个有爱的关系里边,我们就感觉到平安,如果没有“关系”,我们四面受敌,我们防意如城,我们处处要小心的时候,那个时候人收入再高,生活在一种物质环境再优渥,但实际上也没有平安。

那接下来是“恩典”,在《新约》当中的“恩典”原是“供给”的意思。这个恩典原来是“给予”的意思,所以这就是恩典,当神施恩给我们就是神白白地给我们。“恩膏”有一个很重要的字源,它的字源字根的含义有一个很重要的含义是“贷款”的意思。当神要恩膏我们的时候,实际上神把属祂的能力、属祂的资源像贷款一样贷给我们啊,而且是不要利息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就是白白地给我们。所以“恩膏”与“恩典”是同源词,它有一种白白地给我们的意思。然后“倾倒加空隙”,那么“恩膏”还有一个含义,是“倾倒”的含义,然后还有加“空隙”的含义。所以当神用恩膏给我们的时候,实际上是非常丰盛的,是不加任何的一个利息的。

然后“公义源展示”,我们谈到“公义”的时候,实际上是需要行出来的,表达出来的。所以当我们做盐做光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要表达神的公义,也就成为一个义的器具、义的器皿了。所以公义必须要表达出来,透过你的言行举止要表达出来。公义不是一个内涵的东西,荣耀是内涵(的)东西,公义是一个外展的东西。“

灵性本风意”,所以《旧约》当中的“灵”和《新约》当中的“灵”,无论是人的灵还是圣灵,它的本意无论是希伯来文、希腊文都是“风”的意思,所以灵意原来是“风”的意思;这样给我们看到的是灵,有一些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是实实在在存在,它能(被)感觉到的。感谢赞美主,大家(如果)能够牢记、熟知这些字源的含义,会使这些抽象的一些属灵的概念带出一些非常生动具体的含义,对我们领受神的话语,明白《圣经》的启示会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在“字斟句酌”当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这四个方面,那就是“追寻字根”、“解析组合”、“名词属格”、“注意动作”,所以前三个是以名词为主的一些实词,包括形容词、名词、动词,也包括一些常用的介词等等它(们)的很重要的一种字根的内涵。那么第四点谈到的是动作,动作的意思就不仅仅是字根的含义,还包括它的时态、语态和情态等等。那么不同的语态、不同的时态,动词的含义有非常微妙的一种变化,带出非常美好的启示。我们在这一讲当中,主要聚焦这前三个方面,也就是“追寻字根”、“解析组合”、“名词属格”。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重点放在“追寻字根”和“名词属格”方面。“解析组合”方面请大家在课下自学,跟自己的园地的辅导员一起来学习,因为它和“追寻字根”是很近似的。

那么接下来我们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上一次也引用了这节经文)【徒2:42】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我们今天查考的涉及到一个概念,就是“交接”。“交接”这个概念很重要,就是“团契”的意思。团契的本质就是教会的本质。所以教会有的时候又叫团契,团契又叫教会。所以对于“交接”这个词它的根本含义,我们需要有一个非常深入的了解,否则的话我们对“交接”、“有份于”、 “圣灵的交通与感动”、“圣徒的相通”等等这些概念可以有不同的翻译方法,但是它(们)的本质都是希腊文的一个词,就是所谓的现代汉语当中的“交接”或者我们说的“团契”。因为“交接”是一百多年前和合本翻译的时候带出概念,让我们感觉这个翻译好像有一点不明不白的,所以我们接下来就考察这个词的字源、字根。

当首先我们考察“交接”的最直接含义的时候,我们发现它是“亲密关系”,它是一个名词。在原文字典”当中,它(的)编号是G2842,后面的“n”是名词的意思,“G”的意思是希腊文的意思,所以这叫做亲密关系。然后我们从“原文字典”当中,我们会找到这个亲密关系,原来源于更深的一个词,是“朋友伴侣”的意思,它的编号是G2844,也是名词。前一个谈的是一种抽象的关系,是一种关系的状态;后一个是作为一种朋友的身份的状态,有所不同,但其实都是名词。第三个是“不分彼此”,就是非常地亲近,这是一个形容词,它的编号是2839a代表形容词的意思。

从“朋友伴侣”再往下推,我们会发现“2844”源于“2839”,带出的是一种公共、共同,不分彼此的意思。无论是上下左右、贫富贵贱等等不分彼此的意思。有的时候也有一种庸俗化的意思,就是把圣洁的和世俗的东西也混为一谈,所以也有这样的意思,所以带出这样一种亵渎的含义,但是它的基本的含义是“共同”的意思,就是你的也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意思。所以我们有“社区”的意思。所以为什么说团契又是社区,社区又是团契?团契是一种特殊的社区,社区是建基在团契上。那么所谓的“共产主义”也是来源于这个,“公社”也是来自这个意思。所以你看到英文当中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一些社会学、政治学的概念,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带出的共产主义的概念,原来都有一个希腊文的出处,同时跟《圣经》都有一些渊源的关系。其渊源的本质就是来自于这个“团契”。

然后我们查考2839,就是“不分彼此”这个形容词概念以后,又给我们引向更深的一层字根,那就是“合而为一”。“合而为一”它带出来的是这样的字码编号,就是G4862,“p”的意思就是介词的意思。原来整个团契的概念,它的字源是源于一个希腊人常用的一个介词。介词是最常用的,因为它是“介绍”的意思,介绍来,介绍去,所以它经常使用,它是“合而为一”的意思,“合而为一”的意思,所以你看到原来这个“团契”谈到的是“合一”的意思,是“合而为一”的意思。这样来讲,我们就对教会的本质和团契的本质有更深的了解了。我们说教会是团契,团契是合一。

所以“教会”的这个词是有两部分。当我们谈字源的话,我们会把它解析组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呼召出来”,一部分是“被呼召”的意思。这个“出来”和“呼召”,意思是被神呼召出来的一批人,而这批人不是一批乌合之众,没有组织,像一群散羊,不是这样的。而是合而为一的一批人,他(们)要成为一个以基督为元首的身体,彼此互为肢体。所以我们说团契更能反映教会当中一种内在的本质,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有的时候更喜欢用“团契”称教会,也是这个缘由。

我们给大家举最后一个例子。首先让我们进入神的话:【罗1:17】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这节经文是非常著名的一节经文,也是在教会历史上非常有意义的一节经文,这关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因为马丁•路德作为天主教的一个苦行的僧侣,每当他读这节经文的时候,一谈到所谓的“神的义”这个概念的时候,他就浑身地发抖,因为神的义在福音当中显明出来,所以他要达到这个神的义,否则的话他觉得不配这个福音,没法见神的面。所以他每次想到自己的罪和想到神的义的时候,就恐惧战兢。所以罗马天主教特别讲个人的所谓的一种修行,就是在这个地方,因为它对神的义有着跟马丁•路德相似的一种理解,所以要赎罪,为此要积功德,要做很多的事,包括买赎罪券等等。

那么后来随着马丁•路德对希腊文的一种更深度的一种钻研,所以他突然间发现,原来“神的义”它真正地在希腊文,特别是在两千年前的一种希腊文当中,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含义,不是说我们要“达到神的义”,而是“从神来的义”。所以他就豁然开朗,如释重负。原来福音是神把自己的义在福音中显明出来,让我们可以披戴主耶稣基督的义袍,来达到祂称义的这个标准。我们在神面前因着耶稣基督的义而称义。所以他就如释重负,带出了宗教改革“因信称义”的这个重要的教义。

所以这节经文就带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语法现象,就是名词的属格。什么叫属格呢?就是所有格的意思,英语当中就是“……的”,汉语翻译过来是也是“.....的”,这里边的“义”是谁的义呢?神的义。给大家解读的时候是这样的,“此义何意?”就是这里面的“义”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给大家列出几个可以不同有的一种答案或理解。

第一个,合神之义。福音要带出一个义来使我们合乎神的义,符合神的义,那也就是说这个义,我们自己努力要达到的一个标准,最终能够达到神的义的标准。第二个,像神之义。就是我们带出的一种义,从我们堕落的生命当中可能达到某种像神的义一样,这么大的一个标准,这么高的一个要求。第三个,有神之义。就是我们生命里边虽然残缺不全,被罪玷污,但是还能够有神的义。我们要发挥出这神的义,来达到福音当中所启示神的义的标准。所以我们用问号就是说,是这样吗?这里边合神之义吗?像神之义吗?有神之义吗?还是什么呢?神赐之义!也就是这个义(是)从神而来的,要借着福音赐给我们!到底是哪个含义呢?实际上,根据希腊文的名词属格,又叫做名词所有格的含义,那实际上是“神赐之义”,反映出这个义是源自于神的,不是源自于人的。

前三个我们用蓝色的表示的“义”都是出于自己,而只有第四个选择,也就是红色的字体带出的才是从神而来的义。所以这就带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教义,那就是名词属格,又叫做名词所有格。当我们看到这样一个语法结构的时候,在希腊文原文当中它会标出这个词是属格的,那就代表着一个什么呢?按照古希腊文的含义它主要代表着是一个“源”的概念,就是它是出处,它是根源,它是源泉,都从那儿而出。所以希腊文谈到关系的时候,一个是目的,就是我们向那儿而去;一个是源泉,就是用名词属格来代替,就是我们从它那儿而出;还有我们与它并存,它成为我们一个环境的条件,一个陪伴者,常常名词我们叫作“与格”,所以属格它代表的是源泉的意思。

弟兄姊妹,欢迎大家回来,让我们一起完成第三讲“字斟句酌”的学习。这是这一讲的最后一个视频,我们要给大家布置两道作业题。第一道作业就是,【罗3:23】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我们在课程当中讲解了“罪”这个词的字根的含义,由此带出了对“罪”这个教义的很深刻的启发,让我们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作业当中,让大家去查考另一个很重要的神学概念,那就是“荣耀”。我们说“神的荣耀”,我们“为了荣耀神而活”等等,所以“荣耀”这个词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们要让大家借着精读圣经App,我们去查考这个“荣耀”的字根,所以要求叫做“荣耀溯源”。

第二道题是,【约一2:5】凡遵守主道的,爱神的心在他里面实在是完全的。从此我们知道我们是在主里面。那么我们标出了“爱神的心”这个概念,希望大家去查考一下“精读圣经”的原文,你会看到“神”这个词,它的名词有一个特殊的变化,是一种属格的变化。那么根据我们今天讲解的属格的一个最基本的含义那么“爱神的心”又可以做什么样的理解和解释呢?做什么样的翻译呢?那样的一种翻译是不是在上下文当中更符合神的心意,同时也更符合整个希腊文语法的含义?所以我们的要求是“爱神的心,原意探寻?”那么到此,我们三三制查经第三讲“字斟句酌”就全讲完了,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精读圣经”的“原文字典”和“字汇分析”的查考。接下来的三讲我们都会用到这个技能。愿神祝福大家!以马内利!

最后修改: 2024年09月4日 星期三 12:36